第135章(第3/5页)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孝文帝可能还不太当一回事,但苻坚是他偶像,也是他搞改革汉化一直以来所追寻的目标,长夜中的一点微弱星火。

从“混六合成一统”,到“仰光七庙,俯济苍生”,他们的精神一脉相承。

因为苻坚这一番话,孝文帝思量许久,回忆起这一路改革,披荆斩棘走来,四面皆敌,面对多少鲜卑遗老的势力与刀光剑影的纷争,翻过一座又一座险峰峻岭,好容易才来了今日。

他才刚刚完成迁都洛阳,还有许多事等待完成。

面对一切外敌和挑战,他是何等心志坚毅之人,从来就是一往无前,唯有冯润是因为真的被他放在了心尖上,所以才能伤到他。

但此刻,当那阵绝望的伤心劲过去,理智占了上风,孝文帝顿时意识到这已经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了整个帝国未来的命运走向。

他必须得去和冯润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

此刻,当一场闹剧结束,天幕继续开始霍去病的抽奖项目,「十大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盘点」。

【人间真情之四,左光斗&史可法,德沛天地,高风万古的师生情】

【史可法年少时,家境贫寒,寓居于京师古寺,一个凛冬深夜,风雪交加,他写完诗文后便伏案沉睡】

【时任「北直隶提学」的左光斗微服出行入古寺,抽出桌上案卷阅读,深深被史可法的才华所吸引,于是解下貂衣,覆在少年人单薄的肩头,为其生火、闭户而去】

【后将史可法带回家中,收为弟子,悉心教导】

【天启四年,杨涟死劾魏忠贤,左光斗因此被下诏狱,受尽酷刑,不成人形。史可法几经周折,易装潜入狱中探望老师,心下凄然,但流泪不发一语,左光斗唯恐弟子被阉党发现,大声斥骂将其逼出】

【四年后,史可法带着老师的遗画入京城,进士登科,从此开始了十余年的抗清生涯,死生未尝稍歇】

【英魂烈士,肝胆千秋,这是师生间的精神传承,也是民族脊梁的风骨相继】

历史长河边,丞相史可法望着天幕上老师的影象,怔然出神。

苍凉的朔风吹动深雪,浓云似墨,星星点点簇拥着他如染霜华的眉宇,干净、清澈、一尘不染,却又蕴含了无尽的悲伤与思念之色。

秦良玉不知该如何安慰他,只好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宪之在想什么?”

史可法轻声说:“想着当时和老师在一起的一幕幕,只觉恍如隔世。”

如今在他们位面,虏骑已经被扫平,唯剩盛京一带的故土还有一些生力军残余。这片飘摇的社稷在破碎经年之后,终于又走向了统一。

“左公若是看了我们的位面,也会觉得恍如隔世”,秦良玉笑道,“朕早就因为你的缘故给他重修了祠堂,就等他什么时候魂归来兮,然后大吃一惊。”

她这是纯为表达谢意,毕竟左光斗给她培养了一个开国宰相,这功勋不说空前绝后,那也得是绝对的第一档了。

史可法微弯起唇角,复又轻叹了一声:“这么多年来,我总是记得当年在诏狱中同他告别,他要我做一个将天下黎民放在心上的人,我总是担心有负他期望。”

“怎么会”,秦良玉立即摆了摆手,神色诚恳地说,“宪之的才华与人格在我生平所见,当属独一无二,左公若泉下有知,只会感叹自己挑选弟子的眼光上佳,选中了一块良材美玉。”

史可法扶额,陛下也太会哄人了。

天幕接着盘点:

【人间真情之五,王徽之&王献之,王羲之的两个孩子,子猷子敬,是天才,是兄弟,也是知己】

【王徽之字子猷,一向潇洒,才华横溢且卓荦不羁,曾于雪夜行舟拜访戴安道,乘兴而来,行尽而去,自始至终未见一面】

【亦曾在未发迹时,乘船路过岸边,恰好遇见名满天下的桓伊,二人素不相识,王徽之邀请对方为他演奏《梅花三弄》,听罢飘然而去「客主不交一言】

【王献之字子敬,书法高妙,与父亲并称于世,且年少成名,风流为一时之冠】

【兄弟二人自幼一道成长,亲密无间,后来都患了重病,王徽之向道士请求用自己的性命来代替弟弟去死,道士声称,他已生无余年,故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