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殊死之斗(第13/23页)

盛庸跨上了战马,从亲兵手上接过长枪,一口陕西官话传了出去:“弟兄们,叛军围着打咱们、干咱们,整整三个月。今天晚上我要带你们出城去,该让你们出一口气了,你们是啥个说法?”众军士喝道:“杀敌!杀敌!杀敌!”

封闭了三个月的城门突然打开了,城墙上对准撤离中的燕军断后部队射出了最后一轮强弩。漫天箭矢如下雨一般落向燕军之时,盛庸的部队如虎似狼地冲出城门,向撤退的燕军追杀过去。

盛庸按着铁铉定下的追击计画,四波人马逐一杀出,燕军的断后部队且战且走,愈战愈少,几乎全部遭到歼灭。然而朱棣的燕军败而不乱,虽有折损却不溃散,终于缓缓退向外围安全之地,盛庸的大军趁势收复了德州。

济南三个月之围到此结束,时间是建文二年八月十八。

燕军撤围济南,班师回北平去,其实军事上并无极大损失,但是消息传到南京,那分自开战以来就浓浓笼罩着京师的凝重气氛,终于得到一丝纾解。九月初十,朱允炆将铁铉从山东参政升为布政使,并特命参赞军务,旋即正式任命他为兵部尚书。盛庸力守济南有功,便封了“历城侯”,替代被撤换的李景隆为“平燕将军”。盛庸率兵驻守德州,平安守定州,与沧州互为犄角。

南京一时沉浸在庆功的气氛中。“郑家好酒”也有人在庆祝,郑洽约了章逸、于安江、沙九龄聚餐,邀请了一位特别宾客,便是新科进士胡濙。

胡濙终于以二甲三十四名考中建文二年的进士,得郑洽引见认识了朝中重臣,又得梅殷驸马爷推荐,日前实授了兵部给事中,是一个有实际影响力的七品官。

席间谈到李景隆,这位遭撤职召回京师的伐燕大将军,将朝廷六十万兵马丢得一干二净,当时力荐李景隆的黄子澄,以及右都御史练子宁、御史叶希贤等都上书皇帝,要求立斩李景隆。朝中大臣也没有一个敢出头为李景隆讲话,甚至有不少官员在廷上挥拳相向,以泄愤怒。

郑洽道:“今日在孝孺大学士怒骂‘坏陛下事者,此贼也’之后,我真担心大伙儿冲上前去对李景隆施以老拳,那可就难看了。”章逸道:“听说当时力荐他的黄子澄也上书要求斩李景隆,以息天下怒?”郑洽道:“不错,子澄每一提及荐李之事,便悔恨交加。此次上书请斩李景隆,可谓伤心已极矣。”

胡濙道:“其实太常寺卿大可不必如此伤心。李景隆名将之后,自幼熟读兵书,各种条件都看好于他,当初推荐他主帅,并算不得滔天大错。错是错在郑村坝之败后,已经证明他无大将之才,那时没有撤换他。”

沙九龄插口道:“还有,听说皇上给耿炳文和李景隆下了口谕,不得伤了朱棣的性命。这事如果属实,它的影响也不小。”郑娘子送新烫的酒上来,听得此话的后半截,忍不住问道:“沙镖头,这话怎么讲?”

沙九龄道:“这回龙腾镖局负责从浏阳运送一万斤火器到前方,是郭英老将军要的,一个叫谭湘的指挥使负责押运。这谭湘是浏阳人,和咱们镖局总镖头是小同乡,他怕这批火器有人要劫,便来请教龙腾镖局。是我帮忙出了一条金蝉脱壳的妙计,一万斤火器一斤不少地运到郭将军营中……”

于安江听得不耐,打断道:“这又跟皇上口谕不得伤了朱棣性命何干?老沙你有话直说,不要绕圈儿。”

沙九龄知于安江不爱听自己吹嘘,便笑了笑,接着道:“当然有关系,老于你莫着急。那浏阳人谭湘达成任务得了赏赐,心中好不高兴,便托人送来四百支信号用的焰火,便是咱们几个使用的那种,都不用付钱,算是送给咱的谢礼。章头儿,是不?”

于安江见他仍在说他自己的厉害,不禁有些火了,但见章逸举酒敬了老沙一杯称谢,便不好再讲话,耐着性子听沙九龄续道:“就是这个谭湘谭指挥告诉咱们镖头,说在前线许多军官都在咒骂这条上谕。一面要和燕军做殊死斗,一面还要保全朱棣的性命,天下那有这样打仗的?有个平安将军麾下的军官说,有两次朱棣率少数随从亲入最前线,那时只要大军一上,便能将朱棣杀了。但都因为这个鸟圣谕,眼睁睁看着朱棣脱离险境,扬鞭驱马而去,恨得牙痒痒的也没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