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晁卿辞帝都(第17/21页)
自此之后,日本也因而一分为二,进入了南北对峙的战国时代。」「南刀」无坚不催,「北鞘」无物可伤,听得这两样神物原是同时出土,众人不由满身冷汗,道:「这么说来,『南刀北鞘』本是一体的么?」逸海上人道:「正是如此,当年尊氏将军带回了『北鞘』,却不知此物是何来历,便召集了各地名僧,翻遍古籍,终于在『三疏义经』的注记里找到了一段密文,确信这柄刀就是圣德太子于百济国铸造的『大和刀』。」「大和?」全场三人尽数站起,惊叫道:「这柄刀叫做『大和』?」逸海上人颔首道:「南刀北鞘,分则两战,合而得和,故称『大和』。这便是圣德太子铸下的刀铭。相传天地三刀之中,最锋锐的是朝鲜王的『神功震主』,最威猛的则是契丹王的『托帕金玉』,不过要说到杀权之重,嗜血之凶。却以『大和刀』为最。它不出鞘则已,一出鞘便要杀死百万人,否则不能还鞘。」
惊奇接连不断,大内良臣不觉牙关颤抖,道:「什么?杀……杀人百万?」逸海上人道:「据典籍所载,圣德太子是佛门中人,生性慈悲。据说他将中土文物引入日本时,深怕也招来了外敌,于是他向天请愿,盼能铸造一柄护国法器,以来保卫子民。为了彰显诚心,他以自己的性命为誓,延请七七四十九名高僧诵经、前后绝食七七四十九日,盼『救世观音』能赐下一柄护国慈悲刀。结果铸刀功成之日,他却将之抛入了『梦海』。」「抛入梦海?」众人茫然呆傻,寒声道:「为什么?他……他的刀有缺憾么?」逸海上人摇头道:「那倒不是。『大和之刀』经得千锤百炼、完美无暇,堪称吾国太刀之祖。」大内良臣喃喃地道:「既是如此,他为何要投入大海?」「看……看这里……」逸海上人提起「北鞘」,指着鞘上正中梵字,轻声道:「懂了吧?为何圣德太子要扔掉它?」见得上头的梵文古字,那「阎将军」点了点头,大内与河野也都醒悟过来,已知圣德太子并未拿到「救世观音」赐下的甘露刀,而是拿到了「不动明王」加持的焚世之剑。
「不动明王金刚火焰令」,自古以来,这「不动明王」便是佛经里的降伏战神,能为人间带来战火,也难怪这柄刀号称要杀人百万,原来还有这么一段典故。
逸海上人又道:「眼见自己造出了一柄嗜血战刀,圣德太子自是懊恼非常,他知道自己并未拿到护国法器,反而为吾国带来了无穷凶劫。为了封印『不动明王』的法力,他便在刀鞘上头刻下『谷神玄牝』四字刀铭,以来牵制刀中杀气,其后更为它取名为『大和』,这一切所作所为,就是盼望子孙牢记此训,使这柄刀永不出鞘,以合为和,共谋『天下大和』。」
听到此处,大内良臣自是暗暗感佩,方知圣德太子何以命名此刀为「大和」,当是怕子孙来日误用此物,竟使东瀛走向战火。他低头沈思,猛地醒起了一事,忙道:「等等,这柄刀究竟是什么人捞回来的?可是晁衡么?」逸海上人摇了摇头,道:「『大和刀』是怎么藏入梦殿的,并无史料可查。也许是晁衡找到的、也许又是另有其人,总之老衲无法断言。」大内良臣微微沈吟,看历代人士前仆后继,好容易找回了「大和之刀」,却为何要藏入法隆寺梦殿?莫非其中另有隐情?他自知猜想不透,便又问道:「后来呢?尊氏将军带回了『北鞘』,其后还有寻找『南刀』吗?」
逸海上人道:「这是当然了。自从查出了『大和之刀』的来历,非但幕府全力寻访『南刀』的下落,吉野南朝也亟思夺回『北鞘』,不过双方始终力有未逮,直到义满将军摧毁了南朝,统一全日本,希望才再次燃起。」足利义满结束了南北对峙,创建了室町幕府,乃是足利家空前未有的大枭雄,若要让「南刀北鞘」再次相合,想来也只有仰仗此人了。大内良臣低声道:「如此说来,他应该找到『南刀』了吧?」逸海上人摇头道:「那倒没有。他虽然占领了吉野,却只拿回了天皇的信物,可真正干系重大的『南刀』,却依然下落成谜。」大内良臣惊道:「又不见了?可是给谁盗走了吗?」逸海上人叹道:「您说对了,当年南朝落陷之时,有个人比幕府捷足先登,抢先取走了南刀。」大内良臣心下一凛,忙道:「这人是谁?」逸海上人微微一笑,道:「大内君,您可晓得……当年令伯祖为何要造反?」大内良臣愣住了,一旁的阎将军、河野洋雄全都低声咳嗽,已知当年抢先带走「南刀」的不是别人,而是周防大内氏的家长,大内义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