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第4/17页)
刘学镛先是一怔,没听懂门上的话,因为自己并无手足兄长,那儿来的大老爷。
继而一想,才明白是指现任礼部尚书的刘学锴,是自己的族兄,他们是郎舅之亲,难怪邀来陪亲家了。
这一剎那间,刘学镛的火更大了,他们鼓着自己出头去对付李益,然后他们两个人却在私底下把李益的寡母接了来,商谈嫁女之事,让自己一个人作恶人了。
一火之下,回身就走,却被另一个人叫住,那正是自己的族侄,在这儿被称为表少爷的刘平。
一面招呼着,一面追了上来道:“叔叔,你来得正好,我父亲来了,舅父命侄儿去接叔叔的。”
刘学镛冷笑道:“你母亲跟李十郎的老娘,就着卢家关系还可以沾上一个亲字,我又算什么呢?我犯不上巴结李十郎,跑来拜见他的老娘吧。”
刘平忙又追了几步:“叔叔,你弄错了,陪客的有舅母跟我母亲,父亲在舅舅的书房里根本就没出来,要侄儿把叔叔接了来,有要事相商。”
刘学镛这才哦了一声:“有什么事,巴巴地找我来商量?”他的脚步已然停止了。
“这个侄儿可不知,侄儿本来是在书房里侍奉父亲的,舅舅一进来就打发侄儿赶紧去接叔叔了,叔叔恰好来了,侄儿就可以偷个懒了,叔叔您请吧,咱们绕过一边。上书房去。”
刘学镛的火还没有消除,这会儿又添了一层:“李益的老娘来了,卢家开中门迎接,我这堂堂的兵部侍郎却要走边门绕到花园去,希侯,你舅舅只不过进了中书省,还没有真除左中书令,称不得一个真正的宰相,照他这样混法,将来也风光不到那儿去,现在就如此欺人了,难道是看准我刘学镛垮定了!”
“不!不!叔叔误会了,舅舅似乎有什么很重要的话跟叔叔商量,他要侄儿来请叔叔走边门,乃是为了保密,他已吩咐下来,由边门到小书房不留一个人,除了侄儿之外,谁也不准在园中走动。”
“哦!他这么秘密干什么?”刘学镛心里的气也平了一点了,卢方不是故意冷落他,看样子是真的有巾么重要的事相告,因此也就站定了脚步,等刘希侯过来,两人才转折向旁门走去,口中还问:“卢公知道我来了?”
“知道!叔叔在府前下车时,舅舅不是刚好出来吗,怎么有看不见的呢?正因为见到叔叔着了便装,不便招呼,否则被人看见了,事情就不太好了。那位李老夫人对她儿子与叔叔不睦的事,可能已有知闻,但是对舅舅与叔叔来往的事,一定还不知道,所以……”
刘学镛没有让他说下去,语气已经很冷峻地道:“希侯,我们是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的自己人,荣辱与共,所以我这时要说句老实话,你这位母舅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刘希侯不禁一怔,刘学镛道:“李君虞兼取凉州,合并四郡,跟我的关系并不大,而且他对我还很客气尊敬,如若我给予李十郎全力支持的话,他感恩图报,今天我不但不会如此狼狈,而且还稳如盘石……”
刘希侯不知他何以出此言,只有先听了,刘学镛叹了口气:“真正受李十郎的影响的还是他姓卢的,河西四郡跟凉洲的史仲义,本来都是他的靠山,却一下子全垮了,虽然落在他女婿的手中,但是他们翁婿之间早已就不和了!”
刘希侯轻叹了口气:“这件事说起来是曲在舅舅,第一是于善谦刚死的时候,他为了怕担干系,又不明白内情利害,居然不顾亲谊,跟几个家伙作成了决议,让十郎去挑担子,十郎凭着本事自己把事情撕掳开了,舅舅枉作了一场小人。”
“是啊,李十郎那次对他曲意维护,保全了他的老面子,他也该知足了,却又为了争夺一个娼女而跟李十郎闹开了,又落了一场没趣,到最后把我也拉进去了,现在我弄得灰头土脸,他却脚踩两条船,把亲家母接来,准备嫁女儿了,这种人还能相处吗?”
刘希侯怔了怔道:“听舅舅说,他把李老夫人接到长安来是另有妙用,只是不知道是………”
刘学镛轻轻叹道:“不管他是什么妙策,最好他一个人自己去施吧,我可要撒手了。”
刘希侯一惊道:“叔叔要放手了?”
“是的,李十郎的势力并不可惧。可惧的是朝廷对他的支持,主上大概有意要逊位东宫,太子自然要用他自己的人,我们这些人既然挤不进去,迟早都要滚蛋的,又何必跟自已过不去,非要去得罪一个难惹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