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漏水孔”漂流记(第3/9页)
折竹在桅杆的下面搭了一个帐篷,他一个挺身从帐篷里站了起来。帐篷外的海面上腾起一层热雾,四周无风无浪,浓蓝的海面也褪去了颜色,让人在一瞬间误以为天地被揉成了一团。
折竹在左舷四五十米远的地方看见了奇怪的东西。一眼看上去很像环礁,但环礁并不是这种颜色。也不像是岛屿,因为如果是岛屿,附近的海面上应该会有漂浮的椰子。
“那个啊。那就是‘太平洋漏水孔’里的旋涡。外形像环礁一样边缘朝外凸起,只要进去了就别想出来。那可是太平洋上有名的魔境啊。”
船头传来了尖锐的叫喊声,一个在桅杆上的水手用他的铜锣嗓子大喊道:
“前面有怪东西!右舷八点方向……一只鸟正抓着像笼子一样的东西。”
话还没说完,那两只鹈鹕就被打了下来。一个水手把那只用葡萄藤做的笼子拉上来一看,吓得急忙向后跳开。笼子里究竟有什么?众人上前一看,竟发现笼子里是一个没穿衣服的可爱男孩。他好像处于昏迷中,呼吸十分微弱。这不是在做梦吧?这附近可没有岛屿,海面上怎么会突然出现一个被笼子关着的男孩?
所有人都像喝醉了似的盯着这只笼子,于是就发现了系在孩子身上的一封信。船长取过信,看了一眼就把信交给折竹。
“好像是用德语写的。”
“哦,我瞧瞧。这上面写的是:我成为了这孩子的代理父亲,和他生活了一个月。我们在‘太平洋漏水孔’里。德国人,丘奈。”
“太平洋漏水孔”——众人听到这几个字就感觉脸上像突然被人揍了一拳头似的。但这孩子应该是怎么跑到魔海中去的,又是怎么出来的?所有人都像傻了一样站在烈日下一动不动。
孩子被送进船舱休息,而折竹一脸凝重,就像正在做一个还没醒的噩梦。他爬上桅杆,眺望帆船左面正在远去的“太平洋漏水孔”。
究竟是人在倾斜还是海在倾斜?不用考虑这么多,反正连做梦也想象不出的奇景如今就在眼前。远方海水喷涌出苍蓝的水柱,大漏斗的涡纹内暗藏着像兽牙一样的礁石,这只是能观察到的,旋涡深处雾气氤氲的地方肯定有更为骇人的奇观。烟雾彼端传来轰隆巨响,那是“太平洋水漏”的中心在咆哮……
写这封信的德国人弗里德利·丘奈是德国新几内亚拓展公司的青年干部。他曾是知名的龙骑兵中尉。自从前年加入了柏林人类学协会组织的新几内亚探险队,便对南海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退役后进入新几内亚公司。这个男人是个运动健将,拥有如羚羊般均称强健的肢体。如果给他戴上一副单片眼镜的话,看上去就是个典型的贵族士官。
五月份,丘奈突发奇想打算划独木舟出海。他的目的地是德属新几内亚弗西亚哈四千里外,一座名为“Vailima”的岛屿。《金银岛》的作者斯蒂文森就葬在那里。丘奈驾驶的独木舟经过改装,船身两侧装有绑着浮筒的长杆,用以抗击大浪。
于是他就驾着这么一叶扁舟出海了。丘奈差不多在海上待了四个月,他充分体会到了航海冒险的乐趣,打算回家稍作休整。
九月二日的夜晚,丘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弗西亚哈。
——故事要从这里说起。
丘奈划着那条扁舟从土人在水上搭建的“Maraibo”小屋间穿过,船头一头扎进红树林边上的泥潭。往返八千公里的旅途总算到达了终点。他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海岸边的哨所,走进屋内。
丘奈有些诧异,出外旅行的这段时间里似乎发生了什么大事。德国士兵都不见了,睡在哨所里的都是些从未见过的士兵。那身军装应该是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土人士兵。
“怎么回事,我们国家的士兵都到哪儿去了?这些怪家伙是什么人……”
他的目光随即转向墙上的布告,读了一段脸色就变得煞白。原来这块殖民地已经被濠州舰队给占领了。读到末尾几行,他气得血都涌上了脸颊。
感谢当地民众协助我军抓捕德军守备队长冯·奥森。你们饱受德国人的虐待,现在是翻身的时候了。冯·奥森和他的残部家属都逃入密林时,是你们向我军通报,让我军能将其一网打尽。我军不会忘记你们的情谊。濠州军与你们约定,一定会实施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