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3/9页)
“我不太……”我又说。
“还有最后一点,亲爱的威尔基,关于你的书名……”
“对了,”这回我的语气带点渴望,“查尔斯,你喜欢哪个?”灵蛇之眼”或”蛇眼”?”
“其实我都不喜欢。”狄更斯说,“亲爱的威尔基,关于书名的问题我已经思考了好一阵子。坦白说我觉得这两个名字都有点儿邪门儿,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不够吸引人。”
“邪门?”
“嗯,灵蛇的眼睛,不讳言带有圣经故事的意味。”
“也有印度教异端信仰的意味呀,亲爱的狄更斯。我对印度的各种教派做了透彻研究……”
“有哪个教派崇拜蛇吗?”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发现,可是印度教徒……无所不拜。他们有猴神、老鼠神、母牛神……”
“所以肯定也有蛇神,这我同意,”狄更斯用安抚的口气说,“可是你的书名还是隐藏着伊甸园和里面那条蛇,也就是恶魔。更何况,你的钻石明显以‘光之山’为范本,更加不能让人有这方面的联想。”
我完全一头雾水,不明白狄更斯究竟在说什么。但我没有急着争辩,而是帮自己再倒点水,慢慢啜饮,最后才说:“亲爱的狄更斯,为什么不能有这方面的联想?”
“你的宝石,或钻石,或不管你最后决定它是什么,很明显是以‘光之山’为范本……”
“是吗?”我说,“也许吧。所以呢?”
“亲爱的威尔基,你应该清楚记得,或者我相信你搜集资料时应该也查到了,‘光之山’这颗钻石最初来自印度的光山地区。早在‘光之山’来到英国之前很久,坊间一直传言任何来自那个地区的物品都带着厄运。”
“是吗?”我又说,““灵蛇之眼”或”蛇眼”不正最适合勾起这种埋藏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狄更斯停止踱步,缓缓摇头:“如果我们的读者把这种厄运跟王室牵扯在一起就不太好了。”
“啊……”原本我希望这个字音里带着些许模棱两可的沉思意味,没想到说出口后连我自己都听得出来喉头仿佛卡着根鸡骨。
“威尔基,我相信你也还记得那颗钻石送到英国本土两天后——也就是献给女王陛下的六天前——发生了什么事?”
“不记得。”
“嗯,当时你还年轻。”狄更斯说,“有个叫罗伯·佩特的骑兵营退休中尉攻击了女王陛下。”
“天哪!”
“是啊。幸好女王没有受伤,可是大众马上把这起差点儿酿成悲剧的事件跟那颗将要献给王室的宝石联想在一起。当时的印度总督为此特地写了一封公开信到《泰晤士报》,强调诅咒传闻纯属子虚乌有。”
“没错。”我边说边抄笔记,“我在俱乐部图书馆查阅了很多有关那位总督达尔豪斯阁下的资料。”
“我想也是。”狄更斯说。如果我鸡蛋里挑骨头,会觉得狄更斯的口气有点儿漠然,“还有另一起更不好的事件也跟‘光之山’有所牵连,就是阿尔伯特亲王的辞世。”
我停止抄写:“什么?那不过才六年前的事,距离‘光之山’送抵英国在万国博览会展出已经超过十一年。阿尔伯特亲王过世以前,‘光之山’已经在阿姆斯特丹切割成很多颗小钻石。这两件事怎么能牵扯在一起?”
“亲爱的威尔基,你忘了。亲王是万国博览会的规划人和主要赞助者。正是他建议把‘光之山’陈列在大展览厅那个奇怪的特别展示柜里。女王至今依然悲恸不已,根据她身边的人所说,有时候女王伤心过度,会认为是‘光之山’害死她夫婿。所以说,我们的小说里如果书名或内容影射到‘光之山’以及它对我们爱戴的王室造成的影响,就得审慎考虑。”
我没忽略他话里的“我们”和“我们的故事”。我用冷淡的语气说:“如果不能用”灵蛇之眼”或”蛇眼”,那么你认为一部描写镶嵌在印度教蛇神雕像眼睛的宝石的小说应该取什么名字比较恰当?”
“哦,这个嘛。”狄更斯轻快地说。此时他坐在书桌边缘,露出主编的得意笑容。“我觉得我们不妨把蛇神和眼睛一并舍弃。另外想个不那么煽情、更吸引年轻女性读者的名称如何?”
“我的书向来很受女性读者欢迎。”我口气硬邦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