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4/18页)
吴练海也深深爱恋着诹访子,两人都很年轻。渐渐地,随着去往花隈次数的增多,吴练海终于动用了康风交给他的革命资金。由于上海的党组织迟迟没能决定将那笔资金运到哪儿去,吴练海留在神户的时间也被延长了。
等到上海方面作出决定的时候,吴练海花掉的资金已经很难填补上了。
之后事情的发展就和省吾从《当世花隈女气质》里得知的相差无几了。
“前辈们也劝我们首先要保全自己,所以我们决定顺从哥哥的美意……但是,哥哥如此为我们着想,我从来都不曾忘记……”
诹访子的声音一直都在颤抖,好像并不是因为兴奋的缘故,也许她的声音本来就是这样的。
省吾觉得耳边像是有个铃铛在不停地摇来摇去一般。
“说了这么多,这回该轮到省吾说说你父亲的事了。”她说道。
“我九岁时,父亲就不在了,所以也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等我到了懂事的年龄时,父亲已经老了,可能是因为哥哥和姐姐接连身遭不幸,父亲总是没什么精神。但我想他在生活上也没有什么别的烦恼。”
“这样啊……”诹访子的声音低了下去,“自从去了南洋后,他便音信全无了。我们在上海的时候,听一个日本人说叶村康风到了新加坡,混得潦倒不堪。那个日本人还说,康风做了坏事,因此受到了报应。当时我听到那句话,痛苦得都喘不过气来……”
“那应该是刚到南洋时的事吧。好像刚开始的时候,父亲吃了很多苦头,我也曾听他讲过当时的艰苦。不过,结婚之后就交上了好运,事业也越来越顺了。”
“听你那样说,我就放心了。我现在这样说,可能有些不太好。可是每次想到哥哥,就总想起在上海听到的那些消息,还有哥哥穷困潦倒的样子……从今以后,我终于可以摆脱这种噩梦了。”
诹访子只认识年轻时的康风,而省吾只认识年老的康风,两个人都不得不从时间的两个极端开始讲起。
“之后,就连哥哥的流言什么的也听不到了。”诹访子接着说道,“我当时也因为生活忙得脱不开身,毕竟是在陌生的中国,日子过得很艰苦。先是‘九·一八事变’,后来又是‘七七事变’,虽然吴练海的工作大多是与银行有关,但也要在政府里帮忙,而他的妻子却是交战国的日本人,所以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是,每当觉得自己难受的时候,我就想起哥哥,然后就会觉得眼前的辛苦根本不算什么,也有了继续努力下去的勇气。当然,我所谓的辛苦自然不是金钱上的辛苦。”
看看这个会客厅也能知道,金钱上的困扰跟她根本没有交集。
诹访子又说起了战时在美国的生活。
“在美国,也吃了很多苦,言语不通。不过说到言语不通,其实在中国就已习惯了,所以倒也没什么。”
从山本副教授的调查中省吾已经知道,战争结束后,吴练海便辞去公职,进入了美国的实业界,和在美华侨一起开始了金融方面的工作。
“我当时很想回日本,也很惦记哥哥。外子跟我的想法也是一样。”
一九四九年,诹访子与丈夫吴练海回到了日本。
两人一开始住在东京,当时吴练海还没到赋闲的年龄,因此还在自己擅长的金融领域进行活动。
“那还是战后不久的事情,因为人员归国、军人复员还有空袭等原因,很多家庭都走散了。电台里都有专门的‘寻人时间’,我也请电台播送了好几次信息来寻找哥哥,但是一直未能收到任何回信。当时我想哥哥可能已经去世了,也就放弃了寻找。”
“原来是这样……我们当时要是听到那个节目,也不用寻找得这么辛苦了。”
“后来,大概三年前,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哥哥顺利地从南洋回国,而且还有了好几个孩子……”
通过与诹访子的谈话,省吾得知,大约在六年前,吴练海引退后,将家搬到了京都,也借此机会入了日本国籍,随了妻子的姓桥诘,并将名字改成了练太郎。
之所以选择居住在京都,是因为对于两人来说,京都是拥有共同回忆的地方。
桥诘练太郎,也就是吴练海,在那之后不久便去世了。他们在大阪和京都分别建有一栋公寓,吴练海也在很多领域进行了投资,因此诹访子虽然失去了丈夫,却依然能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