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保坂仁史篇(第2/72页)
老头抱着胳膊,故意地叫着我的新名字。
“纸币是汇集了一个国家印刷术精华的印刷品。这么一张里,就包含了所有的印刷技术。”
老头拿过一张一万元的真钞,在我眼前晃了两晃。
“你可别吃惊,这里面印刷的三种技术都用上了,号称三大版式。”
“三大版式……?”
“印刷,说起来简单,就俩字儿。可是光是版的种类大分就分为四种,凸版、凹版、平版、孔版等。除去孔版以外的其余三种被称为三大版式。”
老头说着,“嘭”地拍了一下印刷机身。
“这台机子,是胶版印刷机,可以说是平版印刷的代表。”
“等会儿。你的意思是——三大印刷中有个平版,它里面又有种胶版印刷?”
被我这么一问,老头急得直摇头。
“唉——真麻烦。这么着,做个小实验给你看看吧。幸绪,墨跟纸,再拿杯水。”
“晓得了。”
幸绪慌慌张张穿过那些机子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就回来了。胳肢窝里夹着纸,手里拎着小铁桶般大的油墨罐和一杯水。
那纸,好像是超市广告的试印品,上面都是些印坏了的蔬菜和鱼啥的。
老头把广告放在机子旁的工作台上,打开了油墨罐的盖子。里面装的,是基本色之一的洋红,也就是红色。老头毫不犹豫地把左手伸了进去。
“首先,是凸版。”
从罐里拿出的手上沾满了红色的油墨,老头把那手捻到广告纸的背面。
不一会儿,那只跟相扑运动员的手简直没法比的干瘦的手便被印了下来。
“看着。像这样在凸起的地方沾上墨印刷的就是凸版。你还记得过去印刷报纸时,都是工人们一个个挑选出铅字,排好版进行印刷的,就是那种方法。说的再白点儿,跟小学时做的甘薯印模结构是一样的。”
“阿广,那是过去。现在的小学哪儿还用什么甘薯印模呀。”
幸绪一个人在那哧哧地笑着。老头毫不在意,仍用那张死认真的面孔对着我。不知为何,他又伸出那只仍沽满墨迹的手。
老头把张开的手指并拢,像把刀那样比划了一下。
“看,这样你就能注意到手指间和掌纹里还满是墨吧。这样一弄,……”
老头就那么把并拢的手又一次按到了纸的空白地方。“再使劲用力……”
说着,老头把右手放在按住纸的左手上,使劲儿压了压。
等手拿开后,再看纸上,这回出现了一个红色与白色同先前的手印正好反过来的手印,就像刚才那个的底片一样。不仅五个手指的轮廓,还有感情线、生命线等,甚至是手掌的细纹也被清楚地印了下来。
“这就是凹版印刷。方法就是在凹处留有油墨,再印到纸上。”
“就跟铜版雕刻术或蚀刻术一样。”
幸绪从一旁为我做了补充说明。所谓的铜版印刷,就是在聚乙烯版上用磁针刻出图案,倒上墨,把纸按在上面进行印刷。我记得小学手工课上确实曾学过。
这说明对我来说很易懂,可是老头却歪歪头,看着幸绪说:
“啥?那个啥铜版……?”
“得了,得了,都是老头子了嘛,不知道也没什么。”
幸绪笑着,拿起刚印好的那张手印说:
“快看阿广的生命线,怎么这么短呀。看来,你可是来日不长了啊。”
“那当然了。在厂里有经理管着,下了班,还要让经理千金尽情使唤,这就是咱的命呀。想活长点儿,也活不了呀。我真想求你对老人再礼貌点儿,恳求你了。”
“好了,好了,再讲下面的平版吧。”
幸绪像哄小孩似的说,把水端到老头面前。
老头冲我耸了耸肩,无可奈何地接过杯子。
“注意,要好好看。”
老头说完,把右手食指浸到杯中,用它在左手掌上划了个大大的圈。接着,把那只左手又像刚才那样浸到杯子中。等手上沽满墨之后,又那么按到纸上的空白处。这次,手印的中间画了一个白色的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