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的坟墓(第4/14页)
“喂,喂,你没听明白!放手,放下下来!与其两个人一起死,不如豁出一个人的命好啊!”
“畜生!到底还是那种打算呐!”尾崎不由自主地顺嘴道破了自己的本心,三泽没有被吓住,反而把手抱得更紧了。
“你要把手放开!在这样的地方,没有争论的工夫!”
首先,两个人在置身的岩坑里互相拉扯,这本身就是危险的。
但是,三泽完全听不进去。
生还的最后希望,只寄托在这里,三泽拼命地抱住不放。尾崎渐渐生气了。三泽觉得尾崎好像要把自己拖进死亡的深渊。
对方是这样的心绪,这边也兴起了那样的心绪。
尾崎用被三泽抱住不放的腿,果断地向三泽负伤的部位踢去。没想到会有反击袭来的三泽,感到非常疼痛,不由得放开了手。
“呆在这里不要动!”尾崎像抓住一句即兴台词似的,抛下最后的话语,离开了岩坑。
用深恶痛绝的目光送走尾崎的三泽,当尾崎的身影在远远的下方变小了以后,忽然想起一件事而愕然失色了。
“尾崎!喂,尾崎!把食物少少分给我一点儿吧,拜托了!”尽管绝望地叫喊,可是尾崎绝对不会为应允分给食物再回到这里来。三泽痛苦地醒悟了。
“畜生!我如果能够幸存下来,绝对不能宽恕这个混帐东西!”三泽愤怒之余,从岩坑里爬出来,滚落到陡坡上,卡在了一个危险的地方。失去了生存下来的唯一的机会,他激起了深深的愤怒。
“对了,即使我死掉,也要准备能够告发这个畜生的条件,现在就记下这件事。”
三泽想到要写登山日记,但是,一直放进衣兜里的日记和铅笔,不知什么时候被尾崎窃去了。
“畜生!”三泽痛苦地呻吟着,这已经和杀人没有差别了。在暴风雪逞凶肆暴的垂直空间里,等待这被抛置的重伤之身的,确实是只有死亡而别无活路。在死之前,救险队赶来的可能性首先就没有了。
尾崎顺利地挣扎走到山麓,也没有正确告知抛置三泽的地点。
尾崎窃去登山日记,是企图彻底地把自己的“杀人行为”瞒起来。
“等到救险队好不容易发现的时候,自己已经成为不能说话的尸体了。”三泽认识到使尾崎彻底陷入完全犯罪罗网中的自己了。
向着被发现的自己的尸体,向着火化尸体的火焰,尾崎对于失去这无与伦比的登山友伴,也许还要洒落几点“值得称赞”的眼泪呢。
而且谁也都会相信这一点。虽说要死但还没有完全死去的自己,却早已没有死里逃生之术了。
近旁的冰沟里发生了新的雪崩,尾崎走去的下方空间也充塞着雪烟。他希望最好能埋进这雪崩中,对于现在的三泽,这是他能做的唯一的事情。
二
数年之后。
由日本私营铁路界的大企业“京急”投资,在北阿尔卑斯山口、常年汇集着全国登山者的长野县O町市,兴建了日本最初的正式的山岳宾馆。
“京急”注意到全国400万到500万的登山者和大型旅游团体逐年豪华化的趋向,脱离了原先山间招待所的风味,建起了大城市那样的高级宾馆。
这个宾馆的第一代管理者,是京急总公司以才干闻名遐迩的年轻经理尾崎达彦。
以私营铁路的路线网为中心,建立了宾馆、游览中心和百货商店等多种经营的企业。综合开发沿线旅游业的“京急”,成了山岳游览的发祥者和进出北阿尔卑斯山的桥头堡。
助尾崎成为实业家一臂之力的,是靠着他作为东京岩峰登高协会有名的登山健将,而经常在登山界露面这一点,才被提拔起来的,
尽管如此,但年仅三十左右,就管理200个客室、300个服务员的大宾馆是有危险的。这种反对的意见也不是没有的。但初次经营山岳宾馆的“京急”,没有另外找到适当的人选。
大概就是因为“没有人材”这个理由,在“京急”联营企业中,才起用了这个最年轻的管理者。
果然,尾崎不负所望地大卖力气了。
某大企业周刊杂志社,几乎和尾崎就任管理职务的同时,就准备以“职员们是否需要热爱公司的精神”为题编辑一集特刊,请他撰写一篇评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无意义的提问?那不是十分清楚的问题吗?好么!只要到公司来,职员们生活就能得到保证。因为,上学校要掏学费;做西服、吃食堂、住房子,都要花钱。可是进了公司,就教给你做事情,供给饮食,让住职工宿舍,而且按月发给工资。这样,还不爱公司那不是奇怪了吗?”他以不可思议的姿态,向社会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