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窝(第2/8页)
说不定这里就是凶杀的现场。那样的话,犯人为什么不将尸体撂在这里,却偏偏冒着风险把它搬到新宿的公园去呢?
安置在废校舍里的这个住处,没有格斗和翻过东西的痕迹。
尽管仔细搜查过一遍,并没有找到象是犯人遗留的东西。但是即使这里不是凶杀的现场,它也位于废校舍当中,周围是杂草丛生的辽阔的校园。这里不折不扣是都会中的孤岛,有的是适于杀人的好地方。
大上说:
“如果这里是第一现场的话,犯人想必是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让人知道这是第一现场。”
这也正是重金俊之和樱井美由纪议论过的问题。
芹泽表示异议地插嘴道:
“我认为,如果有这么个原因,犯人会把被害者生活过的痕迹消除掉。”
“看来犯人并不知道被害者的窝在这儿。就算他是在这附近杀害的,他也不知道被害者住在哪儿。如果知道的话,他必然会给消除掉的。”
菅原说:
“断定凶杀现场就在这附近,未免太早了吧。”
“嗯,我是假定凶杀现场在这附近,而做的推测。可是来到这里后,我觉得这真是理想的作案现场。校园里长满了杂草,校舍里荒凉得厉害,情侣们也吓得不敢靠近。一到晚上,车子和行人都轻易不从这里走过。现在东京的市区里,难得有这样的场所。”
“对犯罪来说,这确实是个理想的场所。色情狂也常在这里出出进进,所以我们曾提醒大家当心一些。”
“我一死儿认为这是第一现场,因为流浪者只在很有限的领域里生活。流浪者的活动范围并不怎么广。这里离被害者的地盘相当远。被害者尽管是流浪者,穿得颇整洁,乍一看,几乎难以和一般人区分开来。”
“这里大概住着很舒适,所以他才住下来的。所以很难设想,除了新宿的地盘和这个窝,还有第三个生活领域。根据以上理由,我认为这大概就是第一现场。”
“假若是这样的话,究竟是由于什么原因而不愿意让人知道这是第一现场呢?”
“首先可以想到的是,如果凶手就住在附近的话……”
菅原点点头说:
“对,从凶手的心理来说,想必是巴望把被害者的尸体搬得离自己的住处越远越好。”
芹泽又提出异议道:
“可是凶手这方面是不是会尽量避免在自己家附近作案呢?”
“同时还有熟悉地理的好处。正因为住得近,所以知道对作案来说,这里的环境再好不过了,也许就能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他们把这番争论姑且悬在那里,以生活痕迹为中心,将周围仔细地搜查了一遍。结果发现了有力的“物证”,从而证明了这就是第一现场。
废校舍尽头混凝土地面的门道里放着一辆旧自行车,从车把上取到了被害者的指纹。看来被害者曾使用那辆打什么地方捡来的旧自行车。
估计被害者曾骑着旧自行车往返于废校舍和新宿的地盘之间。倘若他是在新宿的公园遇害的,自行车理应放在尸体附近。
犯人并不知道被害者骑自行车的事,只把尸体运走了。
2
“总理”的窝被发现了,然而侦查工作仍旧没有进展。“遗物”里不曾留有能够推断出“总理”身世的线索。大上刑警将“总理”的窝被发现一事转告给重金。大上是由代代木署的菅原陪同而来,他带着“总理”遗物中的照片,以便重金确认一下是不是他所拍摄的。
果然,这都是“总理”生前重金为他拍摄的快照。他把其中的几张送给了“总理”。
重金认为“总理”不啻是在战斗中死亡的。“总理”拒绝受社会的管束,追求完全的自由,终于在自由的荒野里战死了。他的死正象他的为人,丝毫没有留下能够查明其身世的线索。
重金听说曾在废校舍里发现“总理”的窝,就去看了一趟。沿着甲州街道前行,在京王线幡谷车站跟前向左(东)拐,从商店街沿着只容一辆汽车的道路向幽静的住宅街行驶,不一会儿左边就出现了辽阔的场地。场地彼方,新宿第二市中心那簇大厦在比赛着高度。
废校舍被拆除殆尽,仅只稀稀疏疏地剩下一部分架子。自动倾卸车驰来驰去,不知把废料往哪儿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