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执政(第3/5页)
“五则整顿京中攀比之风。”
说到这里,崔祐甫顿了顿,当着薛白的面,把矛头直指杨氏。
“自开元年间至今,达官贵胄相互攀比斗富,尤其以虢国夫人为首,凡见有住宅宏丽胜于己者,即拆撤重建,土木之工,昼夜不息,影响恶劣,臣请加以限制。”
一番进言,加深了官员们对崔祐甫刚直敢言的印象,亦有人见他敢在薛白面前抨击虢国夫人,暗中为他捏了一把汗。
陈希烈亦盼着薛白会勃然大怒,贬谪了崔祐甫。
然而,薛白非但没有生气,还提出擢拔崔祐甫为御史中丞,并说了一句颇有深意的话。
“百废待兴,朝堂正需这种能做实事的官员,而非终日勾心斗角、尸位素餐之辈。”
***
这次朝会后,陈希烈很不高兴。
在他看来,自己像封常清一样,遭受到了薛白的欺骗、背叛。
局势最为关键之时,他毅然选择支持薛白,可之后却没得到应有的回报。
上位者如此言而无信,往后还有谁会为其卖命?由此可见,那位监国太子已然志得意满、忘乎所以了,败亡是早晚的事。
很快,薛白把朝会的内容禀报给了天子李琮,请来了旨意,下诏取消了天下各州县的进贡,并放出一千宫女,整顿宫中采买。
诏书上的诸多内容都是依着崔祐甫的奏折,但却也有些不同之处。
比如,崔祐甫建议裁撤梨园,诏书上却是让梨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句话陈希烈一开始并未看懂是何意,他的心思也不在这里。
可以预见的是这道诏书一下必然能提振人心,开创新气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开源节流,稍稍缓解国库空虚的问题。
陈希烈有心想驳回,好向薛白转达自己的不满,展示一下自己的铁腕。
但他想不到有何理由能光明正大地否认这些良策,担心驳回之后对自己十分不利,与颜真卿商议了一番,果然只能盖上中书门下的大印。
接着,他的目光就落在了另一封旨意上,那是提携崔祐甫为御史中丞的奏折,他是说什么也要反对的。
“此事不妥。”
颜真卿却颇欣赏崔祐甫,问道:“为何不妥?”
陈希烈抚着长须,道:“朝廷尚有许多功臣未论功行赏,崔祐甫既未参与平叛,又未立下寸功。却跻身于诸功臣之前,岂非令天下失望?”
颜真卿便问道:“还有哪位功臣没有论功行赏?不妨直言,你我现在便拟好官爵赏赐。”
陈希烈答不出来,就开始耍赖,拖着不肯批,说是要等韦见素来官署了,寻问其意。
他希望这么拖一拖,能让薛白明白,就算是圣人都不能为所欲为,何况只是一个监国太子,还是一个不那么名正言顺的皇侄。
他们这些官员之所以支持薛白,是希望维持一个稳定的局面,但不代表就得言听计从。
总不能每次因为一点小事,薛白就动兵吧?
***
不论如何,鼎故革新的诏令还是颁发了下去。
只看那内容,臣民都能感受到新任监国太子兴复大唐的决心,颇为振奋。
可同时也让大部分人在心里犯嘀咕,一个流落在外多年重新归来的太子,身份都还被质疑,甫一监国,位置都还没坐稳,真能够落实这些诏令吗?
莫非又是说说而已,到时让天下人失望,再失大唐皇室的颜面。
很快,人们就看到了变化。
颁布诏令没几天,太极宫、大明宫就相继放出了千余宫女,大部分都是年轻且相貌姣好的,或是还家,或是自愿嫁与了平叛以来立下战功分得了田地的兵将。
此举,让很大一部分人对监国太子刮目相看。
尤其是知道崔祐甫谏言的官员,认为殿下不仅是能用崔祐甫的谏言,还有独立的思考,把外放宫女嫁于兵将,一举两得,还加强了在军中的威望。
这更是向天下人表明,宫中从此提倡俭朴,以期能上行下效,改变天宝以来奢侈无度的风气。
正好在此时,饶州有官员向长安进献了赤雁,称是祥瑞,预示着贤明太子监国,大唐必将兴复。
即使明知这是在溜须拍马,可人总喜欢听好话,换作是李隆基、李琮,难免还是要夸赞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