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处置(下)(第2/3页)
我不由地打起算盘,等闲下来,干脆再去找那位画工聊一聊,让他专为秦王出一套龙阳画,一定好卖……
“霓生姊姊,”冯旦压低声音,“董贵嫔还提到了你。”
“哦?”我忙问,“她说了什么?”
“也不曾说什么,只让大王离你远些。”冯旦道。
“她只说了这些?”我问。
冯旦点头。
“秦王怎么说?”
“大王说他会谨记贵嫔的教诲,接着便聊别的事去了。”
我了然。这的确是秦王会说的话,他这人,一向喜欢把话说得似是而非,好把别人吊着。
冯旦有些不解,“霓生姊姊,董贵嫔为何这么说?你得罪了她么?”
我笑了笑,叹口气:“我哪里能得罪她,恐怕是她听说了我什么不好的话。你也知道我从前曾与秦王作对,她不信我,也是情有可原。”
冯旦想了想,点头。
“贵嫔也真是。”他摇头,“那些事都过去了,还有甚好念念不忘。若无霓生姊姊,大王恐怕连病也无人能治……”
话未说完,我示意他低声。
“这些言语,你切不可在别人面前说。”我语重心长,“将来秦王会愈发壮大,你是他心腹,更当加倍小心才是。”
冯旦目光一动,忙点头。
“霓生姊姊最好了。”他感叹道,“人美心善,又大度。”
这话我听着颇是受用,笑笑:“你我说甚见外的话,莫客气才是。”
冯旦给我备下的厢房果然舒适,那些糕点,一看就是宫中的手艺。想来他才跟着秦王进宫,便去安排了一番。
这般懂事,果然是可造之材。我边吃着边想。
吃饱之后,又在盛满温汤的浴桶里沐浴过,我只觉浑身放松下来,躺在榻上,闭眼便睡到了第二日。
醒来的时候,天早已经大亮了。
我去见秦王,发现他早已经起身,正在堂上与谢浚等人议事。
这堂上的人不少,除了□□原来的属官,还有许多朝廷的人。雒阳如今落在了秦王手上,皇帝又远在扬州,这□□自然就如幕府一般,自成一个小朝廷。
他们所商议的,仍然是占领雒阳之后的庶务。其中最是紧要的,乃在于各处官署的官吏去留。此事关系到雒阳日常维系,也关系稳定民心,秦王与属吏商议了许久,将要员人选一一定了下来。不过议到京兆府的人选时,众人意见不一。京兆尹直接掌管京畿,须得任用一个熟知事务又可靠的人,秦王麾下,一时找不出合适的。
“文皇帝时的京兆尹赵绾,当下何在?”秦王忽而问道。
听得这个名字,我哂然。赵绾于我而言,乃是熟人。当年他做京兆尹的时候,我曾几度与他打过交道。一次是劫持他去景阳桥救公子,一次是假冒京兆府的官吏去荀府搬金子和无名书。这两次,都曾给赵绾惹下了不小的麻烦。
不过我对他并无愧疚,因为当年曹麟借仙鹤显灵之事寻我,秦王为了找出璇玑先生,曾让赵绾领人搜捕曹麟。也就是从这件事,我知道了赵绾是秦王的人。
一人答道:“三年前宫变之后,赵绾便已辞官回乡,当下正在田舍中赋闲。”
秦王颔首,对谢浚道:“赵绾在任上时,京兆府事务皆有条不紊,不若就将赵绾请出来,继续任京兆尹。”
谢浚颔首:“殿下此言甚是。”
秦王并不喜欢拖泥带水,又商议一番之后,即让众人各去做事。
冯旦忙捧着药碗走出来,要秦王服药。
秦王瞥了瞥站在冯旦身后的我,让他将药碗放在案上,继续翻阅文书。
“云霓生,”他一边翻着一边说,“你来得正好,孤有事与你商议。”
我走过去,道:“殿下何事?”
秦王让冯旦等人退下,将一份文书抽出来,放到我面前:“这是兖州的战报,你看看。”
我讶然,将战报拿起来,只见是兖州的鲁王报来的。上面写得满满当当,哭诉明光道妖言惑众,啸聚山林,当下已经攻占了大半个鲁国,打到了王宫所在的鲁县之外。
此事是最近才有,我不曾听闻。
若鲁王所言是实,那么曹叔已经打通了从扬州到兖州的路,地盘比这些诸侯国大多了。
我说:“殿下想为鲁王对付明光道?”
秦王道:“孤尚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