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过年了(中)(第4/5页)

因为她们的忠诚乃至贞洁在原本历史中已经被证明过了,徐云认为这个时间线里的这几对夫妻不应该再受分局之苦。

只是这样一来对他们的警卫员倒是有点影响,每天晚上执勤的时候得站的远远的……

同时随着这群女同志一起抵达现场的还有几辆驴车,在车子停稳后,众人很快从中卸下了一大堆被用塑料膜包裹着的搪瓷脸盆。

许鹿希将其中一个脸盆抬到了另一处案板上,撕开薄膜,露出了内部已经和好的……

饺子面团。

她身边的吴月琴也同样端着个脸盆,其中赫然装着……满满的牛肉馅。

与此同时。

一位跟在母亲身边的男孩兴奋的跳了两下,孩童稚嫩但透亮的声音瞬间传遍了全场:

“嘢!包饺子咯!!!”

听闻此言。

不少正在边上帮忙的职工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朝这里看了过来。

即便是李觉这样统筹现场调度的总负责人,也不由朝这个方位扫了几眼。

包饺子。

这个后世大家天天接触、在小品中已经成为某个有些令人厌烦的梗的词,在眼下这个时期却极具杀伤力。

哪怕是在基地之外的首都或者魔都,饺子也依旧属于一个很令人羡慕的食物。

某种意义上来说。

饺子在这个时期已经脱离了食物的范畴,属于一种精神层次的寄托了。

许鹿希对于这个闹腾的小孩并不反感,只见她笑吟吟的摸了摸小男孩的头:

“小朋友,你会包饺子吗?”

小男孩胸口一挺:

“会!”

“这么厉害呀,那你能吃几个?”

小男孩这次思考的时间长了一点儿,只见他把手指抵在下巴的位置上考虑了一会儿:

“二十五……不,五十个!”

听到五十这个数字,周围顿时响起了一阵友善的笑声。

要知道。

这次基地准备的可是标准的大饺子皮,一位成年人能吃四十个都算多了。

一个年仅十多岁的小男孩胃口再大,也不可能吃下五十个这么多。

此时他之所以报出这么个数字,一来可能是因为小孩子天真无邪,而来则是因为太久没吃过饺子……或者说吃过肉了。

其实不仅仅是这个小男孩。

根据徐云和李觉等人的猜测。

估摸着今晚还会有不少人偷偷的把饺子装一些带回家,等接下来几天慢慢吃。

如今的金银滩温度长期都在零下,找个阴凉的地方弄个冰堆,饺子放上一个礼拜都未必会变质。

不过徐云并没有制止这种想法的冲动,他之前之所以搞了肉量的算计,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敞开肚皮吃上顿爽的。

这里的所谓【爽】字,自然也包括了那些被偷偷带走的情况。

随后许鹿希等人员工家属一个个将搪瓷盆摆放到了桌上,同时每张桌子还留下了可以操作的空间。

实在放不下的盆子则被暂时安置到了地上,反正有透明塑料膜做保护,倒是不用过多担心卫生问题。

做好了这些步骤之后。

许鹿希与王淦昌的妻子吴月琴便自觉做起了一众家属的头儿,按照分工开始包起了饺子。

其中许鹿希负责的是擀饺子皮。

也不知道是不是长期从事解剖工作积累的经验,许鹿希在擀饺子皮的时候双手稳的简直像是拿着手术刀:

只见她一手拿擀面杖,横擀一下、竖擀一下,然后转动着皮擀,转眼间就擀好了一个又大又均匀的饺子皮。

见此情形。

年纪比她大了二十多岁的吴月琴眼中顿时闪过了一丝意外:

“小许,你这手艺够精湛的,经常自己做饺子?”

不同于陆光达和王淦昌的老交情,吴月琴与许鹿希并不是相熟之人,二者甚至在“出身”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吴月琴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她和王淦昌结婚的时候只有16岁。

至于王淦昌嘛……

13岁。

没错。

王淦昌结婚的时候只有13岁。

王淦昌1907年出生于常熟县支塘镇一个远近闻名的中医世家,家中日子还算殷实。

不幸的是。

在他4岁丧父,9岁那年丧了母。

抚养王淦昌的任务落在在外谋生的两个哥哥肩上,外婆始终觉得家中应该有个女人来照应他,就给他相了一门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