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团年吃八大碗(第3/4页)
“看样子,你也比我好不到哪去。”
李建平饿的,都快低血糖了。
不仅饿的他四肢无力,连两眼都有点发直,“要是我没猜错的话,老李头,你不会比我攒肚子的时间短……”
老李嘿嘿一笑:“额也没攒几天……嘿嘿,也就才4天而已。”
塞北的人去吃席的之前,他们会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攒肚子。
也就是在吃席之前,大家伙儿在家里就不怎么吃饭。尤其是老李头,他攒肚子特别的厉害!
居然可以连续好几天,老李头只靠着喝点水、或者是偶尔啃上一个杂面馍馍,稍微填填肚子。
就靠着这么一点点东西,他就能硬扛好几天……
等到窦建德发讲完话,请大家伙儿坐下。
随后一声令下,“开席吧!”
大堂之中,
众人顿时如同猛虎下山,又似那蛟龙出海,个个化身为饿狼,人人变成饕餮。
筷子与调羹上下翻飞、馍馍和米饭齐齐落肚……
好在塞北很是注重礼仪,大家伙儿可以狼吞虎咽,但却没有人在桌子上争抢。
好在没有那种拿着陶罐过来,一把就将菜倒进自家坛子里、打包带走的家伙。
生产队里的社员们,各自呼朋唤友的、组建成一桌一桌就餐。
而罗旋、张晓丽,彭勇还有2位来自于巴蜀的厨师,以及本地的2位厨师。
加上汪春花、窦建德,还有李会计,一共10个人,则另坐一桌。
这一桌子上的菜,和社员们的菜品不一样。
因为那两位厨师,是来自于巴蜀的人,他们吃不惯本地的八大碗。
因此这两位厨师,便按照巴蜀过年那边的习俗,做了个九大碗!
比人家的八大碗,还足足要多出一碗: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
蒸整鸡,蒸整鸭、蒸肘子。
豆瓣膀,还有甜烧白、和咸烧白。
生产队的社员们吃的八大碗,而生产队的干部们,则是吃的九大碗。
原本,大家伙儿都很反感搞特殊化。但十里铺生产队的社员们,对罗旋他们另开一桌席面,却毫无怨言:
那一桌宴席,
是人家罗旋自己掏钱置办的。而且掏钱的时候,是在饭店里、当着大家伙儿的面。
罗旋把30块钱,当众交给李会计,让他做到饭店的公帐里面去。
而罗旋之所以这样做,
一来呢,是好让远离故土的那两位巴蜀厨师,能够在塞北好好过个年。
二来呢,
也好让本地那两位厨师,也见识一下真正的巴蜀宴席菜品,以便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厨艺、拓展他们的视野,拓宽一些他们的见识。
其实单独摆这么一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因为十里铺生产队的知青点,已经修建好了。3孔崭新的土窑,一字排开的,坐落在村外的一处山崖下。
所以这一桌宴席,也可以算成罗旋和张晓丽、以及彭勇三人的乔迁之喜。
喜迁新居,摆一桌子酒菜。
谁也说不出来什么。
饭店的大堂里面,全体社员们都在尽情的享受着、或许是他们这一辈子以来,最为丰盛的一顿团年年饭。
大家正吃的热火朝天。
忽地饭店大门口的棉帘掀起,涌入黑压压一群人来:“师傅,你们今天还做生意吗?”
李会计和白富贵婆姨,赶紧起身迎了过去,“做啊!我们这个饭店,本就是为南来北往的司机朋友们,提供周到服务的。
所以我们饭店全年无休,哪可能不做生意呢?”
等到进来的十几个司机,看清楚了,大堂中摆着的宴席。
他们不由有点局促起来:“原来你们这里,是在办结婚宴啊?那你们还顾得上给我们烩菜、炖菜吗?”
原来,
十里铺饭店,今天因为是过大年,所有的玻璃窗上都贴上了崭新的剪纸。
而且院子内的小彩旗,也全部换成了崭新的旗帜。
让人一眼看上去,很是喜气洋洋的。
再加上在饭店外面的屋檐下,还放着秧歌队的铜锣大鼓、唢呐彩带这些道具。
才使得这些想来吃饭的司机们,误以为饭店里有新人结婚、正在举办婚宴。
在这个时期
能在饭店里包场、然后宴请几百位宾朋的人,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