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名义(第3/3页)
张懿回到席中,只是低头垂目,不敢看其他人,只将这几年商贾艰难过活之事告诉了皇帝。其实他这么做也有自己的心思。魏国不便示弱,但并不代表需要粮草等军需物资的商贸。他们这些江表商贾多仰蔡维庸这种军阀的鼻息,如果能藉由魏国皇帝的一些威势和允准,那么在商贾获利向地方军队和朝廷缴纳时,就能够增加一些话语权。毕竟战乱时期,商贾也是要被盘剥的。
如今他用一些卑微的言辞,至少魏国面子上能够好受一些,说不定就能够开口同意。而这种委曲求全的话,那些世族和军阀都不可能说的。因为这些人一旦自我贬低,则意味着给楚王带来屈辱。而他开口乞怜,对于两个国家来说都不失体面,不过是一个蝼蚁祈求对方高抬贵足而已。
陆昭也颇为欣赏地看着张懿,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做出反应,不得不说,商贾之中也有极为出色的人才。
元澈听罢先将张懿安慰了一番,随后道:“陈西洲这几日游览雍州,想必你也知道雍州勿忧。洛阳之事,朕已尽付陆卿,届时她自会与你们商谈细则,如此你可宽心了?”
张懿闻言,感激涕零道:“草民谢陛下恩典。”
元澈继续道:“此次出使复命,只怕要劳烦蔡将军一人了。西洲大夫这里朕也有所托付。魏楚两国通使,长安路远,多有不便。朕准备在司州设立大行台,与楚国的各项事务,便要劳烦西洲大夫作以顾问。”
“出使一事,非我一人而决之。”蔡维庸道,“只是不知洛阳大行台,陛下准备交付何人?”
元澈笑了笑,看向陆昭道:“洛阳行台,朕交与未来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