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雏鹰(四)。(第6/13页)

呲牙一笑,“都说人文科学是马后炮,是总结经验的。可是,这回要做的,是预研!”

这句话说的有点语出惊人,掷地有声。

这是一个很牛叉的定义,要知道,前面就说过,人文科学很难做预研。

可惜,却没掀起多大的浪花,甚至有点冷场。

好吧,一来,这个概念不是齐磊第一个提出来的。

你以为这些人为什么愿意坐在这儿?

正是因为组建学部,从各院校调人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个走在学首前沿,甚至是时代前沿的学部。

二来,这二十多个学者之中,除了少数几个,在尚北亲眼见到了齐磊的能力,对他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那些后来的、刚调过来的……

想法其实和当初去尚北路上的庞清方、张路臣是一个心态。

什么天才啊?什么战略家啊?哪来的十八岁的人文天才?

即便廖凡义他们言之凿凿,即便上面一再强调这个学科就是这小子搞出来的。

大伙儿还是本能的有点抵触,甚至是质疑。

不会就是个样子货,上面推到前台的“典型吧?”

所以……

话是挺有劲儿的,可惜人还没看出来有什么特别。

毕竟都是各自领域的金字塔尖儿了,淡定的很。

齐磊见状,也不着急。

在白板上,把新学部的各个学院、学科都列出来。

【网络新闻学院】

【网络电视学院】

【网络传播研究院】

【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数字媒体理论与技术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

【大数据研究院】

【实验教学中心】

“这其中有三个工科学院,三个人文学院,一个技术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学院。”

“一个研究机构,一个教学探索机构。”

下面还是没动静,因为都是车轱辘废话。

齐磊,“工科我们在这里就不提了,大数据研究,属于国家项目,可以提供给我们作为教学研究使用的成果也十分有限,所以也暂时放到一边。”

“技术与传播学交叉的【计算机和网络空间安全】,也暂时放一放。”

“咱们今天只说,网络新闻学、网络电视学、网络传播学和实验教学中心。”

好吧,还是废话。

有人都听不下去了,“行了行了行了!”一个不算老,也不算年轻的教授压了压手。

“小齐,是吧?你说的这些都是今天不需要讨论的,可以开始正题了吗?”

语气还挺不友善。

事实上,这小老头儿叫穆正明,北大过来的。

平级调动,从北大院长,成了北广的学院院长,本身就带着情绪。

而且,还得受廖凡义这个“小年轻”的领导,就更有情绪。

现在又冒出一个十八的,他能在这坐着,已经算是给面子了。

所以,别废话!赶紧的!

水特么什么字数?

齐磊一听,就当没看见,继续指着小白板,“难点其实就是这三个学院和一个教学中心。”

“三套理论基础,必须搞明白!否则没法展开教学,连理论都搞不明白,怎么教学生呢?”

“更不要说,教学中心是对教育方法进行研究改进的地方。没有理论,没有教学,中心也就是个摆设。”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把传统的【新闻学】、【电视学】、【传播学】,移植到网络!”

“加上‘网络’二字的前缀,形成学科,就是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对吧?”

穆正明实在没耐心了,“你到底说不说?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

齐磊白了他一眼,蹦出一句,“您着急,要不您先回去?”

“我……”

差点把穆正明噎死。

动了动身子,抱着膀子,终究还是没走。

他也没法走,董北国在呢,他走一个试试?

现在是情绪问题,走了那就是工作态度问题,不是闹着玩的。

齐磊见他不说话,也不紧追不放。

继续废话,“现在的难题就在于,当下的网络环境,无法支撑学科的移植。”

“没有足够的实际经验,支撑研究。”

“所以,这个头儿都没法去开,就更别说预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