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不放过我的人很多,你要不要先排队?”(第5/14页)
振臂一呼,骑的是猪,引领的好像……也是猪吧?
安检和通关都顺利,唯一让卫来有微词的是机票——红眼航班。
不过转念一想,要飞近二十个小时,总会有一段是夜航,再说了,沙特人够大方,出的票座是头等舱。
唯一剩下的,就是等登机了。
做保镖的,最难熬的就是陪等,你又不能总跟客户聊天——人家会嫌你烦。再说了,岑今也不跟他聊天,她自己有消遣,画纸和笔拿出来,勾勾描描,眼皮都不带抬一下。
卫来一心两用,既观察四周,也看她画画。
没什么危险,也许一切都如他所料,威胁岑今的只是变态的跟踪者。
她打的线稿渐出轮廓,似乎是一所小学校,有操场、旗杆,杆顶有旗。操场上三五成群的人生火做饭,烟气升到半天,和阴云接在了一起。
学校的铁门后,堵着床、课桌、石头,还有卡车。
正看得有趣,忽然有笑声混着行李箱滑轮的滚音,还有听不懂的语言,从头等舱候机室的门口经过。
卫来觉得很正常,国际机场,南腔北调。
但岑今的笔忽然顿了一下。她用的是铅笔,笔势流畅,骤然一顿,那一处的墨痕深过周围,尤其显眼。
卫来不动声色,目光掠向刚刚经过的乘客。
是一大家,有小孩,也有大人,厚外套下露出长袍的边角,颜色鲜艳。其中有个小姑娘,结一头小脏辫,辫尾绑着彩色珠子,脑袋晃起来哗啦响。
卫来收回目光,说:“航班是往喀土穆去的,机上应该有不少非洲乘客。”
岑今没说话,过了会儿,继续画画。
只是没带橡皮,没法擦除,不管再怎么勾勒、画面多么精细,那个铅笔的顿痕,始终都在。
挨过了广播、登机、起飞,机身趋于平稳,为了不打扰乘客休息,舱内终于熄灯。
灯灭的刹那,卫来长长吁了口气,觉得世界这才清静下来。
他打开机窗遮挡板,窗外并不是漆黑一团,相反的,是有些透亮的墨蓝色,有云,像被撕扯稀薄的棉絮。
飞机也是船,漂在另一种“海”里。
他耐心等了一会儿,眼睛适应了舱内的半明半暗。岑今睡着了,呼吸轻浅。她是雇主,付钱的人,有理由睡得四平八稳。
但保镖不行,有例行程序要做。
他解开安全扣,起身。
登机的时候,卫来观察过大部分的乘客,基本确认没问题。不过保险起见,还得再筛一遍。
他先去找头等舱空乘:“我去后舱找一位朋友,很快回来。但我女朋友刚做完手术,能不能帮我照看一下?有任何动静,请马上叫我。”
空乘微笑,语气中不无羡慕:“你对你女朋友真好。”
卫来也笑——能不好吗,她出了问题,他非但拿不到钱,连“王牌”的头衔都保不住。
他往后舱走,先看商务舱,然后经济舱。经济舱很大,没坐满,有些人还没睡,顶上开着夜读的小灯,乍一看,像野地里散落的萤火。
很快扫了个来回,没有异常,他准备原路返回,伸手去掀分隔舱帘时,脚边忽然轻轻一碰。
他低头看,是个滚来的小皮球,将止未歇,还在摆动。
昏暗的头排座位上,响起一个稚嫩的女孩声音:“Excuseme?”
卫来蹲下身子,把皮球掂在掌中,借着舷灯的条光,看清那个小小的身影。
咦,是候机时见过的,那个结小脏辫的黑人小姑娘。
她身边坐着的应该是她父亲,一直陷在沉思里,忽然被这动静拉回现实,有些茫然。卫来把小皮球递过去,小姑娘接了,父亲这才回过神来,跟他道谢。
同一时间,小姑娘递了什么过来:“谢谢帮我捡球。”
是颗橡皮糖。
一来一往,是生出交情的前奏,卫来不好掉头就走,接了糖,问她:“你从哪里来?”
“卡隆。”
“卡隆?”
那父亲听出他语气中的惊讶:“你是想到大屠杀了吧?
“我们卡隆没那么有名,不像塞拉利昂有钻石,刚果有黄金——现在知道卡隆的,都是因为‘四月之殇’。”
卫来想了几秒,才反应过来“四月之殇”指的是什么。
“你们把那次大屠杀叫作‘四月之殇’?”
“因为发生在四月,后来国内有个作家出了一本书叫《四月之殇》,卖得很好,大家都这么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