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秦国建设篇实现帝国梦想(4)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以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为由,开始大修阿房宫,据记载,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殿前可树5丈高的大旗。宫前立12个巨大的铜人,各重24万斤,系秦初收缴民间兵器销毁改铸而成。还用磁石做大门,以防有人携带暗器入宫。
在所有新建宫殿建筑群的规划上,秦始皇也请了专业队伍进行了规划、设计。在前殿阿房宫周围,建有大小楼台亭阁相互环绕。并且修建一条阁道,从阿房宫直达南山,在南山之巅再造宫阙。还要筑一条“复道”将阿房宫与咸阳连起来,其中有一段要跨越渭河。
阿房宫的修建是一个神话!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有这么几句就把阿房宫的宏伟、奢华表现的一览无遗:“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等宏伟,在中国宫殿建造历史上,甚至是在中国古代建造艺术与技术上都不得不说是一朵建筑业的奇葩。
秦王嬴政的宫殿群当中最典型的当属阿房宫,至今,在各大高校建筑学院中,一旦讲到中国古代建筑的时候,阿房宫都是不得不提、不得不先提的建筑案例。只可惜在他老人家去世的时候都没有修建成功。
秦始皇在一边规划自己的建筑群的同时,为了能享受到这些人间罕见的超级建筑,他还坚持派人四处寻找长生不老之方,结果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所处历史时期的医疗水平,落了个带憾而终。结果包括阿房宫在内的兴乐宫、梁山宫等,虽然都修建得富丽堂皇,却始终没有等到自己主人的到来。
在当时的秦国,修建长城是国家的一项超大工程。劳民伤财、用人达30万,还有人说甚至有40万之多。男人不论老少,几乎都被征去当劳力。万里长城下,不知埋葬了多少的屈骨冤魂。
当代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以及建筑学家都曾对修建长城的难度以及动用的人力的数目做过一番评论。在没有挖机、没有吊车、没有直升机的时代,全凭劳动人民的双手,那得耗掉多少的人工。无怪乎有些无聊的研究人士曾撰文讨论,认为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等神秘建筑一样,有被外星人建造的嫌疑。
有著作称:不管长城究竟有多长,似乎可以确定地说,建造这样一种连绵延伸的防御工事,其后勤供应一定远远大于建造一座金字塔、堤坝或其他固定的纪念性建筑物的后勤供应。因为随着长城的延伸,筑城活动的中心经常变化,供应线也变得更长,而以秦朝当时的综合国力,提供这么庞大的后勤保障,难度非常大!
就长城而言,由于它越过的漫长的山脉和半沙漠地带,以及这些地区稀少的人口和冬季的酷寒气候,修建条件就变得特别困难。因此对于包括蒙恬在内的每一位建设者来说,都是个巨大的挑战,就是放在机械化程度很高的现在,工程量也是难以想象的。
除了阿房宫、长城等工程之外,始皇帝时期还修建了另外一项目前仍让全世界考古工作组魂牵梦绕的工程——骊山始皇陵。据考古工作者的估计,仅人工挖土方量就不少于1317.7万立方米,按照当代定额计算,需10万人干一年才可能完成,真不知道秦始皇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怎么能组织这么多的民工。
现在的骊山和长城都是旅游胜地,它们都已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为人传颂,阿房宫等也时常作为一种“美谈”为人提及。可是谁又能想象,在这些华丽和光鲜背后有多少弱者的汗与血的流淌呀!
和春秋战国时期相比,秦王朝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便修建了一大批宫殿群、长城以及皇陵等大量工程,根据一些研究者的估算,秦王朝征发劳役与兵差所使用的民力,总数应该在300万人上下。这对一个两三千万人口的国家来说,是一个怎样不堪负荷的重担,不过浩大的工程也显示出了秦国国力强盛的程度。
秦始皇滥发徭役而置正常的生产、生活于不顾,在历史上实属罕见。他对老百姓无限制的索取,直接导致了社会老龄化严重、社会生产力的极大下降,并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对以后社会的发展十分的不利,为后代帝王提供一个反面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