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战长沙(1941年12月~1942年1月) 一战成名
由于连日雨雪不断,导致河水暴涨,加上第9战区中国军民的破坏,通往长沙之路已完全不能利用,而只能在原有公路东面的丘陵地带用原木铺设新路。第11军直属工兵部队一部调到东南亚去了,另一部分正在宜昌帮着第13师团修城墙。会战开始后,能拿出来的直属工兵只有两个中队。加上日军这次作战行动仓促,不但携带的弹药量有限,挽马运输的野战重炮由于路面难行压根就没调过来。阿南和主张积极进攻长沙的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都忽略了这个问题,后者的算盘是:渡过捞刀河和浏阳河后,顶多三天就能打下长沙。渡过汨罗江后,第3师团反超第6、第40师团,在向长沙追击时,一线部队已经喊出“只有我第一个到长沙”的口号。问题是,到了长沙城下能不能打进去呢?
日本人认为:能。
好,那就试试吧。
在阿南12月26日下达长沙攻略命令这一天,薛岳决定留在长沙。不过,长官司令部大部分人已迁到后方的耒阳。带队的还是参谋长吴逸志。长官部的人留在长沙的,除了薛岳外,还有参谋处长赵子立以及相关参谋。
薛岳没走,是死战长沙的信号。
薛岳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蒋介石来了封电报,说这一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系到国际观瞻之战;其次是因为第二次长沙会战之败(薛岳虽然不承认,但心里明白),这是雪耻的机会,而且对手是同一个人:阿南惟几。况且这次机会也好,相比于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只出动了三个师团,在洞庭湖至湘江水路这边没人马出现,整个湘江西岸是寂静的。也就是说日军攻到长沙后,都没足够的兵力攻取可以俯击长沙的岳麓山。
再说日本人那边。
第3师团率先向长沙而来时,第40师团正奉命攻击金井附近的中国军队,第6师团则在围攻第37军罗奇第95师。就在这时候,阿南的命令到了,要第6师团主力继续攻击当面之敌,同时分出一部去协助第3师团打长沙。第6师团长神田接到这个命令后好像遭遇“晴天霹雳”,这时候才想起第3师团。他定睛那么一看:“呀,人呢?”
本来应该向一侧迂回帮助第6师团围歼罗奇部队的第3师团早就上路径直往长沙而去了。神田愤愤然,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撰的《长沙作战》里有这样的描述:“当时第3、6师团互相存在着强烈的争功思想,谁也不愿意甘拜下风。”
压了压火后,神田命令师团平冈力第45联队为先遣队,向长沙追击。
第3师团腿脚还真麻利。12月31日下午,丰岛指挥部队已渡浏阳河,随即做好1942年元旦攻打长沙城的准备。由于元旦将至,从师团长丰岛到手下的几个联队(第3师团的步兵并非全员参加,只出动了石井信第18联队的两个大队、的野宪三郎第68联队的两个大队以及第6联队第2大队,以加藤素一为大队长的大队由师团直属)都有所谓的“无限感慨”之意,鬼子们则不知死活地嚷嚷着在长沙城里过新年。
日军逼近捞刀河时,薛岳才把指挥部从长沙城转移到湘江西岸岳麓山爱晚亭附近的天然防空洞,指定李玉堂率第10军死守长沙。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李玉堂第10军军部被日军偷袭,部队也被击溃,遭到薛岳的训斥,在南岳军事会议上,被撤了军长一职。军委会本计划叫钟彬出任新军长,但钟跟李关系上佳,拖着没来赴任。这时候,日军又再打长沙,薛岳只好保举李代理军长,带着第10军守长沙。但李玉堂一时不买账,蒋介石听说后,一个电话打过来。
蒋介石:“你是李玉堂吗?
李玉堂:“报告委座,是的!”
蒋介石:“你是黄埔1期的吧?”
李玉堂:“报告校长,是的。”
蒋介石:“那好了,长沙交给你了。”
蒋介石挂了电话。
长沙西城下就是湘江,湘江对面是标高将近三百米的岳麓山,是可以覆盖长沙的最佳炮兵阵地,北城、东城外不远处就是浏阳河,只有南城外没有河道。10军奉命守卫长沙后,李玉堂带人对城内外防线进行了加固,构筑了以地堡、交通壕、散兵坑为依托的半圆形阵地,在城内,于主要路口设置了铁丝网和路障,街道两边的建筑物全部开枪眼。此外,湘江水路这边,长沙以北、长沙以南河段尽皆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