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我需要训练搭档(第2/3页)
“起步的瞬间,脚掌着地和脚尖着地的差距比我想得要大得多。”李志忠看录像的慢镜头也是若有所思。
三位都是田径队的教练,也有做运动员出身的,对于这些东西都不陌生,而且分析其细节来,里面还有很多门门道道。
短跑选手的起跑动作看着相同,但其实内里细节上都是有差别的。
此时苏祖尝试的就是两种典型的起跑动作,然后录制录像,分析优劣。
第一种是在起跑的瞬间,双脚是左右钟摆似的,只有前脚掌内侧着地,是斜蹬,这种动作能够减少脚和地面接触的时间。(泰森盖伊)
第二种是折叠笔直向前摆动,脚着地的位置有着大半个脚,接触的地面时间要比上一种久。(阿萨法鲍威尔)
在前面六步里,第一种花费的时间是0.86秒,而第二种是0.99秒,这在以百分之一秒决胜负的短跑项目里,第二种跑动方式是十分不利的。
但是以十米为终点线,却是第二种跑法率先到达。第二种起跑看似需要更多的触地时间,但得到的地面推动力更强,步伐更大更有力。但是和地面接触过久,就需要更好的在短时间内向前摆腿的技术。而且这样跑需要非常好的肌肉力量。
短跑水平到了苏祖这个程度,已经是进入世界最顶级的那一个序列,每一点技术的优化和改进,都是能够给运动员在赛场带来更好的发挥。
“小张,等会让苏祖多跑几组,我们多录制一些素材。”
余立伟朝一旁的张平秋说道,对于几台高速摄像机一来就建功,还是有些兴奋,“这个是能够普及到其他运动员身上的,根据各人的习惯水平,都有优化的空间。”
这种起跑技术的分析,还是要顶尖运动员跑出来才比较直观,如果水平不够的短跑运动员很可能跑不出这样的差距,要么就两种起跑方式差距太大,没有可比性。当然也和苏祖个人的短跑习惯也有关系,但多少都是有参考价值。
“是这样说没错,以前我那个年代要有这东西分析,我自己的起跑技术起码能提升个0.1秒。”袁郭华教练点头颔首道,他是七八十年代的短跑运动员,那时候训练和比赛都是埋头跑,很多小技巧都是自己慢慢琢磨出来的,哪有这么多的技术细节分析。
“余指导,李教练。”
就在几人说话间,张平秋有些神色尴尬地走了回来。
“怎么了?”
张平秋跟余立伟有过些日子,一看他的脸色,余立伟就猜到有事,登时开口问道。
“那个……苏祖说没意思,他不想跑了。”张平秋低声回答道。
“呵!我们的红色闪电这是闹脾气了?!”
余立伟笑了起来,看了眼正坐在电脑前的李志忠,他虽然不是苏祖的主管教练,但是苏祖是他带进国家队的,也算是相对了解的一个,向来都是最省心的。
就是雅典奥运会之后,也没见着怎么膨胀,依旧是最专注刻苦的那个,今天这是什么情况?
“闹脾气?”李志忠抬起头,也是有些疑惑。
苏祖向来会控制自己的训练量,强度很大,向来不用李志忠操心。可要是一旦超过了负荷,他就会振振有词地说,已经肌肉疲劳不练了,这个谁说都没办法,李志忠和他也有这方面的默契。
但像今天这样才跑几趟就撂挑子的情况,还是很少见的。
此时赛场上,苏祖在跑摄像机前接连跑了几趟以后,就开始慢悠悠地绕着田径场打转。
刚尝试了一下两种不同的起跑姿势,他感觉自己也有改进的空间。
他的属性数据能够直观衡量现在身体的各个素质状态,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基本成绩都不会下滑。
这就像武侠中说的,内力修炼到了那个阶段,一拳打出去,该是多少力量就是多少力量,不会打折扣。
但如果有招式绝技配合,就完全不一样,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当前已有的实力。
换到他的短跑中来也是,跑动技术、跑动节奏、现场氛围和竞争对手的刺激,也都会成为他现场发挥的一部分。
所以能够优化自己的跑动技术的时候,苏祖从来都不吝于去学习。这就是个学招式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将他的实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不过,今天先“懈怠”一回,看能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