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直接接捐了!(第3/3页)
上头还成立了专项组来监督指导工作。
这个红头文件考虑得相当全面,既保障了科研弱势群体的权益,还尽力将财务贴向了公开透明,也给了主要科研人员足够的利益驱动。
只是那些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并不能高兴起来。
之前的那么多账,虽然水分不是很多,但肯定有,这要是被查到了,那不就完犊子了?
上面成立的专项组催着收了一波材料,只要百分之十二不到的课题组一次性通过了验收。这种验收标准还不是周诚他们项目组的那种‘完全无错’,而是出错率低于‘百分之五’。
同时,通过账目的溯源式追踪调查,专项组还查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说,学生科研绩效劳务报销之后,都出现了定向转账、汇款、甚至是学生提取一定的数额,最终这些数额又都汇总到导师账户或者是与导师相关的账户上。
最绝的是,某高校博导带着十二个研究生,每个月都给研究生发三千五百元的劳务费,结果到学生手里只能剩下一百,他会再收走三千四。
单单是劳务费的套取,这位博导每个月就能拿走四万多元。在立项初期设置的预算被超标执行后,他还调整了预算,预算调整申请书里写的理由是科研人员多么多么辛苦,做的活儿多么多么艰难繁重,需要提高待遇,实则这些提高的待遇全都进了他的口袋。
他那些学生的心态都崩了,他们干了那么多的活儿,兢兢业业地想要把老师培养成优秀教授,力争评上院士,结果每月就给一百块,搬砖送外卖都比这个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