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到城市:1949年的中国共产党(第2/9页)
在城市开展的反“左”倾运动意味着,共产党变更了发展的优先次序。1945—1946年,张家口的经济和生产目标仍然反映出共产党强烈的农村色彩。这一目标不过是更大的边区生产计划的一部分,对农业的重视甚于工业,对轻工业的强调甚于重工业。到1949年,共产党重新定义了自己的目标,制定了经济发展的新战略,这一次,他们强调发展重工业,而不是轻工业和农业。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首先占领主要中心城市,由此夺取国家政治权力。此后,革命力量才进入农村,领导和组织农民,建立工农联盟。但在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中,“马克思列宁主义最好的学生”——毛泽东,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的革命战略。这一战略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因为城市的敌人实力十分强大,而革命武装又十分弱小。如果中国共产党机械地以城市为第一目标,他们将无法蓄积足够的力量打败敌人。
那么,在长期的农村工作后,为什么要转向城市,以城市来领导农村呢,一些批评家对共产党工作的突然转向提出了质疑。共产党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首先,因为革命力量现在已足够强大,具备了从敌人手中夺取城市地区的能力。其次,中国共产党主要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敌人控制的城市地区恰恰代表了中国经济最先进的部分。[125]
党在农村的根据地或许是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但如果没有城市,革命的胜利将始终是不完整的。农村可以用来包围城市,但辩证地看,也可以通过城市影响农村,并利用城市巩固革命的胜利。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进入北平,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共产党占领了国家首都,而且象征着党重新成为一个以城市为基础的政党。经历20多年之后,中国共产党终于再次成为城市无产阶级的领导者。
这一新的转变或许会给一些读者带来困扰,因此,这里有必要对城市的领导功能进行稍微详细的描述。城市向农村提供了科学的革命精神;城市的领导是工人阶级的领导,而不是全体市民的领导;只有拥有强烈阶级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科学的远见、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工人才能领导农民,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落后和保守;工业会引导农业朝着机械化生产和科学管理的方向发展,为现代化、集体化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但城乡之间的新关系并不包括“发展农村手工业和使农村城市化”以及“在城市中修建花园和让城市田园化”这种“诱人但无用”的目标。[126]
出于所有这些原因,工业建设成为党的城市工作的核心任务。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今后,城市工作的重心将是恢复和发展生产,主要发展工业生产,同时也兼顾公有企业生产、私营企业生产以及手工业生产。城市工作所有其他任务,例如政治权利的建设、党的组织工作、工会组织、群众组织、治安、文化、教育以及宣传,都要围绕工业生产这个核心任务进行。最后,毛泽东号召全体党员尽最大努力学习工业生产、商业以及银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方法。[127]
由于确立了新的城市工作方向以及本身的经验不足,中国共产党开始越来越多地把苏联经验作为指导,尽管他们承认,在经济发展水平和革命策略上,中苏之间是存在很大区别的。这一时期,共产党借鉴的苏联经验包括:进行科学管理和规划、工业管理中采用责任制、计算劳动报酬的方法、工人保险制度、劳动竞赛运动、工会工作以及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投资战略。
1948年底,根据新的城市政策,东北一个老解放区的负责人提出了1949年的具体工作任务。首先,工业建设要求制定一个整体经济计划,该计划的重点是立刻恢复重工业生产,特别是钢铁、机械制造和电力行业。它还要求发展相关的铁路运输、农业生产、金融和贸易。为了制定和实施这一计划,要求所有党员加深对行政协调、部分服从整体、落后服从先进等概念的理解。
其次,共产党研究了苏联过去30年的经验,大力宣传经济建设计划,向干部和群众解释新的经济任务,对错误思想和疑虑进行批评。党员们必须记住,工人运动、青年工作、群众组织等工作都必须为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