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恢复土地改革(第2/3页)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中国农业协会会议上,共产党代表华岗声称,农业改革是工业化的先决条件,改变生产关系是农业改革的关键。提高生产力和农业技术首先必须改变一小部分不从事生产的人拥有大部分土地和控制广大农民的“封建的生产体系”。中国农民之所以贫困,技术之所以落后,是因为他们的收益都以高额地租、利率、政府限价以及不合理税赋的形式落到了地主、放债者、商人、官员的口袋里。

华岗随后在会议上列举了共产党为实现农村改革在解放区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实际方法。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建立联合国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共产党放弃了土地改革,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政策和方法,它们包括:减租25%、征收单一的累进税、提供低息农业贷款、鼓励富农从事生产劳动、开荒增产、增加棉花种植面积、通过组织劳务交换和劳务小组协调劳动力的使用、促进农村文化和教育活动。

华岗继续介绍,抗日战争结束后,解放区用更为进步的政策取代了减租政策,即完全废除地租并将土地所有权转交给实际耕种土地的农民。完成土地所有权转移的具体途径是,共产党没收满族人在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代)占据的土地;没收日本人和汉奸在抗日战争期间强占的土地;没收所有被强行或非法占有的土地及为逃避税收未登记的“黑地”,然后将这些土地分配给农民。地主被要求对农民进行赔偿,因为他们是各种封建剥削的受害者。那些由于无力支付借款而失去所有权的土地被归还给原主。不仅如此,一些地主自愿将土地所有权转让给佃户,延安当局正在考虑对地主进行赔偿的方案。[4]

毫无疑问,共产党的确正在进行他们的代表所描述的土地改革。当时聚集在华北和东北国民党控制城市里的大量失去土地和财产的地主家庭印证了这位代表的发言。

没有什么能比这个例子更清楚地显示国共两党在农村政策以及具体做法上的区别了。的确,国民党代表对共产党最尖锐的批评是后者利用农村问题为自己谋取政治优势。但那些真正了解共产党在农村做法的人毫无疑问也了解这种做法的政治意义,无论他们本人持怎样的政治立场。在知识界的观察者看来,土地改革使共产党能够“在农村扎根,并发展壮大。”他们指出,正是因为土地改革,共产党才能有效地完成下面三个重要任务:征粮、征兵、保卫根据地。

不幸的是,当时的观察者没有仔细分析和描述这一重大变化完成的具体过程。因此,他们给此后学习历史的学生留下了许多只能通过推理和猜想回答的问题。其中有三个最关键的问题,其他许多问题都可以从这几个问题中导出:

1.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并立刻开始了土地改革,当地绝大多数的农民已经取得了自己耕种的土地的所有权。那么,自由知识分子断言共产党是因为他们的土地改革政策,才得以发展壮大,他们这样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共产党自己也反复说——无论在公开场合还是相对私密的党内文件——只有通过土地改革,他们才能充分动员农民,在与国民党的斗争时取得他们的支持,他们这样说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一段文字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过去100年的经验表明,中国人民的民主解放运动之所以会失败,因为它只是极少数人的事。只有在实现“耕者有其田”,真正解放占中国人口80%的农民之后,自由解放运动才能有更坚实的基础,经受住严峻的挑战。在抗战期间,解放区的农民三次要求实行“耕者有其田”。抗战胜利后,他们第四次提出了土地要求。现在,中共中央委员会同意农民的这一合理要求,同时确保地主也能过上较为体面的生活。“耕者有其田”的实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解放军的力量。……蒋介石接受了美国的大量援助,如果中国共产党不同意农民的这一要求,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平和民主的运动有可能再次遭遇1927年那样的失败。[5]

2.到1948年春天,战争开始朝着对共产党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这时起,共产党认真地考虑了它将在南方实施这一政策,与华北相比,南方的租佃制更为普遍。如果土地改革真的像共产党宣称的那么重要,为什么他们在新解放的地区突然中止执行这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