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总攻前夕(第3/6页)

还有一支由军官学校的学员组成的小队,他们看起来似乎更加可怜,因为分发给他们的是1940年从法国军队中缴获的步枪,而且每个人只有5发子弹,更具讽刺意义的是他们将面对的是苏军的近卫坦克集团军。当然不管在任何情况下,纳粹集团永远坚持它的一贯作风。那些非常有气势的名字让部队听起来更有战斗力。比如“冲锋队”,但实际上几乎没有装备任何武器;再看“装甲敢死队”,只能以徒步的方式与苏军坦克对抗。

弗拉索夫将军的“俄罗斯解放军”第1师是所有德军部队中最有理由担心自己被俘的部队。希姆莱毅然决然地把这支部队派往奥得河前线。因为他无法说服希特勒,元首不愿意使用斯拉夫的军队。

战争初期,德军总参谋部就计划建立一支百万人的乌克兰部队,可是希特勒很快否决了这一计划,因为“统治民族”和“奴隶民族”必须分开。此后,德国占领区的乌克兰人受尽了各种磨难,也让德国的这个计划彻底搁浅。4月初,弗拉索夫将军来到了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司令部,在这里他与海因里希就现在的战局形势做了讨论。

弗拉索夫身材又高又瘦,一对机敏的眼睛让他显得很狡猾。弗拉索夫此时进行了一番非常乐观的演讲,海因里希却直截了当地打断了他:“你这样一支刚刚组建的部队在战斗中究竟能有什么样的表现?”

海因里希的担心并没有错,这些俄罗斯志愿者组成的部队会不会在最后一刻拒绝与他们的同胞作战?现在第三帝国马上就要灭亡了,对于弗拉索夫的这些志愿者来说,除了冒险再没有什么可以刺激他们的了。然而弗拉索夫并不想欺骗海因里希,他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在集中营的战俘里征召6个师的兵力,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10个。”而他此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纳粹政府可能不会同意他的这一计划。而且苏联方面对他的部队实行了政治攻势,这对由苏联战俘组成的部队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但是,他必须得到一次在奥得河桥头堡证明自己的机会。

比塞将军为他们的队伍选择了一个不太重要的地区,将他们调到法兰克福南部进行战斗。然而,苏军第33集团军的侦察兵很快就发现了这支部队的特殊身份,他们立刻用扬声器展开了攻心战。4月13日,弗拉索夫正式发起全面进攻,2个小时过去了,他们向苏军阵地前进了大约500米,可是苏军的炮火非常猛烈,他们只能停止前进。

被苏军吊死的“俄罗斯解放军”士兵,苏军对“叛徒”从不“手软”。

这时,“俄罗斯解放军”第1师的师长比亚琴科忽然发现他们没有得到德军承诺的空中或炮火支援,因此私自将部队撤下阵地。在这次战斗中,弗拉索夫的部队有370人阵亡,其中包括4名军官。得到消息的比塞大发雷霆,克莱勃斯将军直接下令将这支部队撤了下来,并收缴了他们的武器。然而弗拉索夫的士兵们有苦难言,他们的撤退完全是因为缺乏火力支援,他们并不知道德军炮兵正在为迎击苏军总攻节省出他们最后的炮弹。

等待总攻

4月初,奥得河的桥头堡仍有许多零星的战斗发生。此时,苏军突然向德军纵深进行了大踏步的进军,这使奥得河后方的战斗更加激烈。苏军有28个集团军进行了重组,因此一些部队不得不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长距离的战略转移。

根据苏联陆军的条令,一个机械化纵队每天的行军距离应该在150千米以上。第49集团军的第200步兵师在25小时内行进了3千米。第3突击集团军的士兵们则非常郁闷,他们被调往波美拉尼亚的战场,而他们更担心的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回到柏林的主战场。有的士兵曾开玩笑地说道:“可能我们到达柏林的那一天,其他的兄弟部队都已经回家了。”作为苏军战士,每个人都不想错过这场战争的最高潮——这也是担负总攻柏林任务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受其他苏军部队忌妒的原因。

另一方面,随着总攻的临近,苏军内部逃兵的数量也开始增加。这些逃兵大多是刚刚入伍的新兵,多数是波兰人、乌克兰人和罗马尼亚人。随着逃兵数量的不断增加,针对平民的暴力和抢劫也越来越多。一些逃兵会把从德国平民手中抢来的财物装上马车,然后把它们伪装成军需品从前线运回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