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3/3页)

那么,伯里克利一定是打算为三年的战争花费约6000塔兰同。

在战争第二年,雅典人投票决定从6000塔兰同的储备资金中拨出1000塔兰同,仅在“敌人从海路进攻城市,需要守城的时候”(2.24.1)使用,任何人若胆敢建议将这笔钱挪作他用,将被处以死刑。于是,国库中可用的储备资金就只剩下了5000塔兰同;如果我们算上三年中从殖民帝国获得的收入,即1800塔兰同,那么全部可用的军费就是6800塔兰同。这可以让伯里克利维持战略长达三年,但到第四年就不够了。

伯里克利知道这些局限,所以他不可能打算打一场十年的战争,更不可能想到战争会持续后来实际发生的二十七年之久。他的最终目标是,让伯罗奔尼撒联盟的真正决策者斯巴达的政策发生变化。要说服斯巴达人考虑和平,只需要争取到五位监察官中的三位。要让三位监察官和斯巴达公民大会接受和平,雅典人只需要帮助恢复斯巴达主和派的地位。主和派总的来讲还是多数派,所以斯巴达长期以来一直很保守,待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内部,恪守和平。

如果这样看,伯里克利的战略的确非常有道理。斯巴达国王阿希达穆斯二世已经警告过他的臣民(尽管他的警告被当成耳旁风),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性质做了错误判断:雅典人不会在陆地迎战斯巴达并乖乖吃败仗,而斯巴达人除了陆战之外没有别的可以迎接挑战的策略。伯里克利的战略目标是向斯巴达人证明,他们国王的意见是正确的。

伯里克利在自己的人民当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必须约束他们,阻止他们在阿提卡与斯巴达人正面交锋,因为任何大规模的攻势行动都与他的战略相矛盾。若与敌人正面交锋,不仅不会得胜,还会激怒敌人,使阿希达穆斯二世的理智政策在斯巴达国内不能占上风。但如果雅典在国内外都保持克制,就有可能让斯巴达的主和派上台。

伯里克利可能期望斯巴达的政策会比较快地发生这样的变化,肯定不会拖过三个作战季节,因为斯巴达不可能持续不懈、徒劳无功地敲打雅典的石墙。但是,在国家及其人民投入战争时,理智很少能占上风,而对双方资源的比较和计算也很少能预测出长期冲突的进程。

  1. 今称莱夫卡斯岛。 ​​​​​​​​​

  2. 多利亚人是古希腊的四大部族之一,另外三个部族是伊奥尼亚人、埃奥利亚人和阿开亚人,约公元前12世纪〜前11世纪,多利亚人从巴尔干半岛北部迁来,大多分布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克里特岛、罗德岛以及西西里岛东部一带,之后逐渐扩散到希腊各地,定居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多利亚人建立了斯巴达、科林斯、阿尔戈斯等城邦。雅典人属于伊奥尼亚部族。 ​​​​​​​​​

  3. 洛克里是洛克里斯人在意大利南部建立的殖民地。洛克里斯人自己的领地在希腊本土、玻俄提亚的西北方。 ​​​​​​​​​

  4. 三列桨座战船是古代地中海航海文明(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等)中的一种桨帆船。战船每边有三排桨,一个人控制一支桨。此种战船在希波战争和雅典帝国兴亡中起到重要作用。 ​​​​​​​​​

  5. 前文说,克基拉人拥有多达120艘战船,想必需要部分船只来保卫本土和做其他用途,能够支援雅典的船只应该没有这么多。 ​​​​​​​​​

  6. 塔兰同是白银的重量单位。我们无法确定1塔兰同相当于现代的多少钱,但我们知道一艘战船所有船员一个月的军饷是1塔兰同;1塔兰同相当于 6000德拉克马;雅典一名熟练工匠的日薪是1德拉克马。(作者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