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两河之间(第2/9页)
3月20日,他飞到了曼顿·S.埃迪少将坐落在西默尔附近的第十二军司令部。他激动地踱着步子,说道:“曼特(1),我希望你明天在奥本海姆过河!”奥本海姆是位于美因茨以南约十五英里处的一座城镇。
“再给我们一天的时间。”埃迪回答道。
“不行!”巴顿叫了起来,用力地挥动着手臂。
身高体胖的埃迪好斗地抬起了头,坚持自己的立场。但是,暴躁的巴顿刚一走出去,埃迪便打电话给第五师的S.勒罗伊·“雷德”·欧文少将。他说:“你们必须过河了,雷德。乔治一直在走来走去,不断地对我们大喊大叫。”
在接下来的三十六个小时里,欧文无情地催促着他的部下;终于,他们在3月22日天黑之前到达了莱茵河畔的奥本海姆。晚上十点,他们开始悄悄地乘坐突击船过河。第一批部队到达对岸时,惊慌的德国人甚至都没来得及组成一道防线;到了天亮的时候,欧文已经有六个营过了河。没有炮火准备,没有空军轰炸,也没有空投部队,自拿破仑以来,巴顿第一个率部乘船渡过了莱茵河——而且只有二十八人伤亡。
胜利的消息立即传到了第三集团军司令部,但是,巴顿的副参谋长保罗·哈金斯上校却建议说,等到23日傍晚,蒙哥马利宣布他已经过河之前,再把这个消息告诉布雷德利。巴顿最喜欢听这种建议了。
2
保卫着德国另一侧的河流——奥得河,也被攻破了。朱可夫在距柏林仅五十英里处建立了三个桥头堡,但是,斯坦纳出人意料地发动了攻势,迫使苏联人在向德国首都开始最后进攻之前重组了队伍。
自从温克出了车祸以后,古德里安就再没有收到希姆莱的任何一份报告,而希姆莱的任务正是顶住朱可夫。3月中旬,灰心丧气的东线总司令驱车来到了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司令部。希姆莱的参谋长、党卫军少将(相当于美国的准将)海因茨·兰默尔丁在司令部的门口碰到了古德里安,他说:“您难道不能给我们换一位司令吗?”
“这完全是党卫军的事情。”古德里安回答。接着,他问党卫军全国领袖在哪里。
“他得了流感,现在正在霍亨里亨让格布哈特医生治疗。”
在附近的疗养院里,古德里安找到了希姆莱。从外表上看,他的身体显然没什么问题。古德里安力劝他辞去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他提醒党卫军全国领袖,他还是党卫军总队长、德国警察的首脑、内务部长和后备军总司令。一个人怎么可能完成这么多岗位的工作呢?
希姆莱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不过,他还是有所保留:“我不能自己去找元首说这件事。他不会喜欢我提这样的建议。”
“那么,您是否授权我去替您说?”古德里安立刻问道。
希姆莱赞成地点了点头。当天晚上,古德里安向元首建议,应该找人代替劳累过度的党卫军全国领袖。希特勒肯定也意识到需要换人了,因为他问应该由谁来接管维斯瓦河集团军群。
古德里安推荐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将军,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目前他正支撑着舍尔纳的右翼。
“我不同意。”希特勒说,然后,他提出了其他一些人的名字。
“他对付苏联人经验很丰富,”古德里安强调说,“他们从未战胜过他。”这一点打动了希特勒;3月20日,位于喀尔巴阡山脉的海因里希司令部收到了一封电报,海因里希被任命为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司令。
第二天,古德里安遇到了正在总理府花园散步的希姆莱和希特勒。古德里安想知道,他是否可以和希姆莱单独谈谈;希特勒善解人意地走开了。
“战争再也打不赢了,”古德里安开门见山地说,“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要找到一个最快的解决办法,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屠杀和狂轰滥炸。除了里宾特洛甫,您是唯一一个在中立国家有关系的人。外交部长不愿请求希特勒进行谈判,因此,您应该和我一起去找希特勒,敦促他安排停战。”
有那么一阵子,希姆莱无法答话。“我亲爱的将军,”他终于开了口,“现在还为时太早。”
“我不明白。现在不是最后一分钟了,而是已经过了一分钟。要是我们再不谈判的话,就永远都不能这样做了。难道您没意识到我们的局面有多绝望吗?”但是希姆莱拒绝参与谈判;他更喜欢以他自己的秘密方式进行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