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12 “我为上帝的事业而战”(第3/7页)

起草完这份引人注目的文件之后,他又透过夹鼻眼镜仔细看了一遍。最后,他缓慢地用他那做作的字体签上了名字:“海因里希·希姆莱,党卫军全国领袖”。

克尔斯滕得意扬扬地拿起同一支笔,一时冲动地在文件上写道:“以人类的名义,菲利克斯·克尔斯滕”。

克尔斯滕的这一成就很有价值,不过,这毕竟只是一个私下的契约。而且,尽管希姆莱鲁莽地表示了妥协,但是,并不能保证他一定会恪守诺言。

讽刺的是,就在与克尔斯滕争辩的同时,希姆莱又在奥地利与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主席卡尔·J.布克哈特博士召开了秘密会议。会议的议题将明显改善监狱和集中营里的条件,而希姆莱想以此换取的是全世界的善意。此外,希姆莱派出的代理人是卡尔滕布鲁纳博士。像瓦尔特·施伦堡这样的敌对者会认为,很难相信他竟然可以参与这样一场人道主义的谈判。(2)

布克哈特博士想说服卡尔滕布鲁纳带红十字会的人参观集中营,给犯人们带去一点宽慰。十年前,他曾试图从卡尔滕布鲁纳的前任,臭名远扬的莱因哈特·海德里希那里得到同样的让步,可是,已成为盖世太保残暴行径的象征的海德里希,却通过为纳粹政策辩护而回避了布克哈特博士的请求。

他说:集中营里塞满了罪犯、间谍和危险的宣传分子。“您不应该忘记我们正在战斗,元首正在同全世界的敌人进行战斗,”他说,“这不只是要使德国安然无恙的问题,而且,把世界从文化和道德的沦丧中解救出来是我们的责任。像您这样的人是不会明白这样的事情的。”接着,海德里希像个密谋者一样低声说道:“在国外,他们认为我们是最该死的畜生,对不对?对于某一个人来说,很难圆满完成这件事。但是,我们应该像石头一样硬起心肠,否则的话,元首的事业就会中途夭折。总有一天,他们都将感谢我们担负起了这些责任。”

布克哈特博士从海德里希的继承人那里得到的不仅仅是口头承诺。出人意料的是,卡尔滕布鲁纳同意尽快把食品包裹发给战俘,甚至还同意让红十字会的观察员们在战俘营里住下来,直到战争结束。受到卡尔滕布鲁纳的“通情达理的态度”的鼓舞,布克哈特博士又把如何对待平民俘虏的问题摆了出来。卡尔滕布鲁纳做了同样的让步。“事实上,”他说,“你们甚至可以向犹太人集中营派遣常驻观察员。”

接下来的几天里,希姆莱甚至做出了更为人道的让步。克尔斯滕说服了他,撤销希特勒关于摧毁海牙和须德海大坝的命令,并且起草一个命令,禁止虐待犹太人。事实上,到了3月17日,希姆莱已经变得非常温顺,于是,克尔斯滕要求他秘密会见世界犹太人大会的施托希。

希姆莱猛吸了一口气。“我绝不能接见任何一个犹太人!”他叫道,“要是被元首听说了,他会当场叫人把我枪毙!”但是,他已经做出了太多的让步,而且克尔斯滕还有一份希姆莱签了字的副本,在这份副本里,希姆莱许下了违抗元首的诺言。终于,希姆莱用微弱的声音表示了同意。

希特勒对他身边的这一系列阴谋心知肚明——其中有几个也许还是由他本人促成的。譬如,他知道里宾特洛甫在瑞典进行的谈判,也知道沃尔夫在意大利进行的谈判。他甚至知道希姆莱正在跟犹太人浪费时间。但是,希特勒允许这些人继续谈判,就好像这些谈判是以他的名义进行的。如果一个谈判失败了,他就假装对此全然不知;如果成功了,他就坐享其成。

不过,毫无疑问,他知道,他最有能力的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一直强烈反对他提出的“焦土”政策。在3月8日的一份备忘录上,施佩尔本人再次大胆地批评了这一想法。

毋庸置疑,四到八个星期内,德国经济便将彻底崩溃……在此之后,即便从军事角度而言,战争也无法继续下去了……我们必须尽全力保护我国人民的生命,哪怕是在最原始的层次……在战争的现阶段,我们没有任何权利进行那些可能会影响我国人民生存的破坏活动。如果我们的敌人想摧毁这个作战无比英勇的民族的话,那么,他们将会在历史上永远背负可耻的骂名。我们的责任是,使这个民族有一切的可能,在遥远的将来得到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