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3 “这很可能是一次决定性会议”(第3/13页)

波兰总理斯坦尼斯瓦夫·米科瓦伊奇克当然不知道这一协定。他前往美国,请求罗斯福亲自保证会支持波兰的权益。两人于1944年6月6日,即“诺曼底登陆日”会面。但罗斯福只字未提寇松线,仅承诺波兰将会取得自由和独立。

“斯大林怎么说?”米科瓦伊奇克问道。

“斯大林是个现实主义者。”总统一边点烟一边回答,“在判断俄国人的行动时,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在国际关系方面,苏联政权仅有寥寥几年的经验。不过,有一点我很确定:斯大林不是帝国主义者。”他接着说,波兰人必须与斯大林达成谅解。“单凭自己,你们没有任何机会打败俄国。现在让我告诉你,英国人和美国人都无意与俄国作战。”罗斯福注意到米科瓦伊奇克显然非常担忧,于是补充说,“不过,不用担心,斯大林并不打算剥夺波兰的自由。他不敢这样做。因为他知道,美国政府一直坚定地站在你们身后。波兰在这次战争中不会受到伤害,我会对此负责。”总统力劝米科瓦伊奇克尽快会见斯大林,争取达成谅解。“如果事情已经无可避免,”他说,“就应当努力使自己适应它。”

作为强大的农民党的领袖,米科瓦伊奇克和大多数波兰人不同,他并不坚持说绝不向俄国人做丝毫让步。他同意飞往莫斯科。然而,在途中,他得知斯大林专横地将红军解放的波兰领土,交给了在卢布林新成立的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气得差点立即返回。该委员会的领导人,不是波兰共产党就是波共的同情者。

7月30日,他抵达俄国。简直没有比这更戏剧性的时刻了。科修斯科电台刚刚广播了对华沙人民的呼吁,请求他们“积极开展巷战”,协助正在迅速接近的红军。呼吁的最后几句甚是激动人心:“波兰人,解放的时刻即将到来!波兰人,拿起武器吧!决不能错过时机!”当波兰的地下领导人听到这些话语后,立刻实行了“风暴”行动。这是一次反对纳粹的全面起义。地下人民军总司令博尔将军(其真实姓名为塔德乌什·科莫罗夫斯基)下令,战斗将于8月1日正式展开。那一天,约三万五千名装备落后、有老有少的波兰人攻击了华沙的德国驻军。德国党卫军和警察队伍——包括缓刑期间的罪犯和憎恨波兰人的、变节的俄国俘虏——在党卫军中将(相当于美国的少将)契里希·冯·德姆·巴赫-策列夫斯基的指挥下,涌进城中,发动了一场极其残忍的运动,企图在粉碎起义的同时,将华沙彻底夷为平地。

波兰人坚持战斗,深信在维斯瓦河彼岸的红军很快就会解放华沙。然而,几天过去了,俄国人眼看着德国飞机向人民军的阵地俯冲,已经进入了他们的射程,却连一次火都没开。

米科瓦伊奇克抵达四日之后,终于见到了斯大林。斯大林勉强答应,如果伦敦的波兰人能够和卢布林的波兰人达成谅解,他可以做出一些让步。于是,米科瓦伊奇克与卢布林的波兰人会谈了几次。后者表示同意由米科瓦伊奇克担任联合政府总理,但是坚持要让博莱斯瓦夫·贝鲁特,一个公开的共产党人做总统。并且,内阁的十七个席位中,要有十四个由其他共产党人或他们的同情者拥有。在此期间,米科瓦伊奇克拼命地尝试为华沙争取军事援助。一次,斯大林对他说,红军受到了德国四个新装甲师的进攻,因此无法跨过维斯瓦河。但是之后却又说,无论如何,他听说华沙目前并无任何战事。

在英国和美国,波兰人的困境引起了公众的广泛舆论。因此,罗斯福不得不批准派遣美国飞机前往华沙的建议。在给人民军空投物资之后,它们将继续飞往俄国领土加油。但是,苏联政府拒绝了这一计划。他们声称,华沙起义“纯属冒险主义行动,苏联政府不能施以援手”。

“如果这确实反映了苏联政府的立场……”W.艾夫里尔·哈里曼大使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写道,“它的拒绝是基于无情的政治因素——而不是基于否认抵抗运动的存在,或是作战行动困难。”尽管遭到了拒绝,罗斯福和丘吉尔仍然继续呼吁为华沙提供援助。然而斯大林立场坚定,发电报给二人说:

有关发动了华沙冒险行动的一撮意图夺权的犯罪分子的真相,迟早将大白于世。这些异己分子,利用华沙人民的轻信,将实际上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暴露于德国的枪炮、坦克和飞机之下。尽管如此,最近不得不应对德国新反扑的苏联军队仍然在竭尽所能地击退希特勒的进攻,并在华沙附近发动大规模的新攻势。我可以向你们保证,红军将不遗余力地粉碎华沙的德军,并且为波兰人解放该城。对反纳粹的波兰人而言,这将是最好的,真正行之有效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