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展望未来(第3/6页)
陆军和海军的交通线将被切断,基地将被破坏,国家向军队运送的供应也将完全断掉或变得断断续续和不安全。即使一个国家能够保护自己的海上航道,有制空权的独立空军只要破坏它的商用港口,就能切断它的海上交通线。这时会有一个很合乎逻辑的想法就是:一个国家处于这样一种劣势地位肯定会丧失获得胜利的信心,这也就是失败的开始。
仔细想一下,就会认识到这是多么切合实际。英国的天空被控制后,它英勇的舰队和海上优势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即使它的商用船能把供应品运到港口,也不能从船上卸下运出。未来战争的概况就是:遍布全国的饥饿、荒芜和恐惧。这样的情景还不能破除在这个问题上的陈旧保守观念吗?
夺得制空权本身即使还不能确保一定取得胜利,却一定是进行未来战争的必要条件。它将永远是必要条件,如果独立空军有足够的进攻实力粉碎敌人的精神和物质抵抗,那么它又是充分条件。如果空军剩下的实力不足,剩下的战争将由陆海军部队决定,它们有了制空权,对完成任务也将大有帮助。
既然掌握制空权具有决定性意义,就必须马上创造一切条件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支能进行空中作战的独立空军,它应是在一国人力、物力可能范围内最强大的,因此必须利用国家的全部现有资源。这是我倡导的坚定原则,没有例外,因为任何资源如果脱离这个重要目的,或不用,或只用一部分,都将减少夺得制空权的概率。
我已经阐明空中防御为何要投入很多的兵器,因为航空兵的防御价值比进攻价值小得多,独立空军100架进攻飞机比500架或1000架防御飞机的作用更大。如果敌人夺得了制空权,我们陆海军的配属航空兵也许没有付诸一次行动就会被摧毁,但如果我们掌握了制空权,我们的独立空军就能向陆海军提供重大有效的帮助,配属航空兵在己方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己方夺得制空权的情况下又是多余的。
因此我一直认为:不需要进行空中防御,因为它实际是没有用的;不要配属航空兵,因为它实际也是多余无用的。相反,只需要一支无例外的包括国家全部可用的航空资源的独立空军。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极端的,但这只是与一般论断不同的另一种论断而已。一般论断是一种很差的答案,在战时也是最糟的。我的论断会使我和不同意我的人发生冲突,但我坚信我会赢。
既然保卫自己免遭空中攻击的唯一方法是攻击并摧毁敌人的空中力量,既然一切资源的使用偏离这一基本目标都会减少夺得制空权的机会,那么空战的基本原则就是:在准备承受敌人空中进攻的同时最大可能地进攻打击敌人。
乍看这个原则很残忍,尤其想到空中进攻可能造成的痛苦和恐怖时更是如此。但这就是原则,是一切战争活动中都要遵守的原则。一个陆军指挥官为了给敌人更大打击,通常做好损失几十万人的准备,不管牺牲多少人,只要能取得胜利。一个舰队司令官为了能击沉敌人更多的舰船,宁愿损失一些部队。同样,一个国家必须做好忍受敌人空中进攻的准备,以便给它更大的打击,因为只有给敌人造成比自己更大的损害才能赢得胜利。
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条原则不人道,主要的原因是,当这一条原则应用于空战时,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因为战争已经不再是军队与军队之间的冲突,它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全体人民之间的冲突,一战的形式是军队之间的长期消耗,这自然是合理的。现在由于航空兵的加入,使人民直接对抗人民,国家直接对抗国家,越过了以往战争中隔在它们中间的保护屏,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人民和国家融为一体与另一国作战。
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当人们听到一些妇女儿童在空袭中被炸死会心痛,而听到成千上万的士兵战死却无动于衷。人的生命是平等的,可是传统观念认为士兵的生命就应该是在战斗中死去的,所以他的死亡引不起人们的重视,而实际上士兵这样一个健壮的年轻人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具有极大的个人价值。
德国人已经快达到他们使用潜艇的目标了。我们批评潜艇战,说它是残忍的,以激起世界舆论的赞同。这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也有权力这样做,但我们担心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它多么惨无人道,而只是它威胁着我们。潜艇只造成了大约1.7万人的死亡,这和被人们认为人道和文明的兵器造成的几百万人的死亡屠杀相比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如果一战是潜艇战,将不会有这么多的流血牺牲,人们应该把战争看成是没有感情的可怕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