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战揭开序幕(第3/8页)
但就像许多其他的建议一样,他十万火急的请求也根本无人理会。把部队撤出法兰克福/奥得河一带的工事,然后投入到数公里长的被拉开的防御口子上去,这一建议被断然拒绝。后来,即使他打电话给刚被任命为总参谋长的克莱勃斯上将,请求他允许让自己的部队后撤,从电话另一头清晰传来的也只是惊慌失措的喘气声。喘息稍定后,克莱勃斯才说:“希特勒是根本不会同意这样做的,您给我死守住所有的阵地!”
四月十九日,从泽洛夫往上至符里岑的整个丘陵地带,都落入苏军手中。它们之间的狭长地带,曾让一位旅行者回忆起“远方神奇的国土”,这是不到一百年的事,就像他写的那样,“一切都是那么的和煦,色彩斑斓,遍地飘香”,现在却面目全非,成了凹凸不平的累累弹坑。从此时起,残留下来的德军防御阵线,在伤亡惨重的阵地战中,一段一段地支离破碎了。按照苏军方面的说法,这场大战夺去了三万多名进攻者的生命。根据比较可信的计算,阵亡者有七万人之多,德国方面死亡一万二千人。但从这时起,离开柏林已不足七十公里,在通往首都的路上,已没有连成一体的防御阵线了,有的只是好些个防御据点和零星部队守卫的村庄、小片森林和小山丘。两天后,从匆忙往前开拔的远程火炮发射出的第一批炮弹,就落到了柏林的赫尔曼广场上。它们落在了毫无所知的行人和排在卡尔施泰特商场门口等待购物的人群中,制造了一场惨不忍睹的血腥屠杀。
几乎在一周前,美国的部队就到达了易北河边的巴尔比,并在那儿原地待命。“柏林已不再是军事打击的目标了”,美军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尔将军对他那些目瞪口呆的部队将领解释说,那座城市归俄国人,这是事先商定好的,这样一来,帝国北面的战斗对他们而言是结束了。在同一时间里,陆军元帅瓦尔特•莫德尔在盟军多次要求他投降并屡次为他所拒绝后,结束了争夺鲁尔盆地的战斗,并解散了他的陆军部队。三十多万士兵和三十名将军成了俘虏。“我们已尽了全力,”莫德尔对他的参谋部长官说,“为我们的行为在历史面前辩解?还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吗?”他目光无神地看了看远处,然后补充说:“在以往,战败的统帅是要服毒自杀的。”不一会儿,莫德尔也步了他们的后尘。
几周以来,希特勒总是感到莫名的恐惧,一条又一条防线相继失守,从苏联红军的全面反攻,铁托游击队的倒戈,科尔堡和柯尼斯堡两地要塞的陷落,直到每天到达的数以千计的让人神经不得安宁的可怕报道。此外,还有与现已被撤换的总参谋长古德里安和固执的施佩尔之间的争执,后者在三月底甚至对“继续打下去会赢得胜利”的说法不再抱有希望。“周围都是背叛我的人,”希特勒因此这样说道,“忠心耿耿伴随我的只有不幸——不幸以及我的狼狗布隆迪。”
接二连三的凶讯链似乎只中断过一次,那是四月十三日晚戈培尔打来的电话,他上气不接下气,尖着嗓子对着话筒喊道:“我的元首,我要祝贺您!星象图那儿写着,四月下旬会给我们带来转折。今天是星期天,已经是四月十三号啦!”然后他告诉说,美国总统罗斯福死了。在紧接着召开的将军、部长和党魁们的会议上,通过在方形图上摆弄行星的会合、星体的上升和转移,久违了的希望再次被熊熊燃起。希特勒颤抖着的手里握着一扎纸,他从一个人面前走到另一个人面前,神情激动,用苍老但有力的声音把这个消息告诉一个又一个人:“看这儿!你们永远也不会相信这种事情的!现在是谁说得对?”他谈到了勃兰登堡王朝在一七六二年救了腓特烈大帝一命的奇迹。奇迹,他高呼,奇迹又要出现了!“战争没有输掉!您看这儿!罗斯福死了!”
就像多次在他的一生中出现的那样,这次似乎又是上苍开恩,在确实是最后的一刻站到了他的一边。多年来,他一再试图让他的下属们相信,敌方国家这种“令人作呕的姘居”很快就会结束,不管是英国还是美国,都会在最坏的情况出现以前,承认他是为捍卫共同的文化而与东方的野蛮人进行斗争的先锋战士。罗斯福之死,现在他能保证,是同盟国期盼形势逆转的信号,西方的战事实际上已结束了。在那几个小时里,地下室里情绪高昂,幸免于难的感受先是与信心,随后很快又与对胜利的期待交织在一起。但到了晚上,在所有这些骗人的把戏都被玩了个遍以后,压下去的沉重心情又冒了出来,尤其是听到红军已占领了维也纳的消息。末了,根据一位在场人的说法,希特勒“疲惫不堪,像得到了解脱同时又神色迷糊地坐在沙发上,只是他看上去已完全不抱希望了”。确实,总统的死并没有给战争的进程带来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