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与命运相搏到底 (湘西会战)(第3/14页)
与中国军队呈上升势头不同,此时日军却在走下坡路。第二十军新编的几个独立混成旅团均武器不足,士兵全部使用湘桂会战中缴获的汉阳造或中正式步枪,而且相当数量的士兵都是刚刚从国内征来的十七岁少年兵,缺乏战斗经验。
即便第一一六师团这样的主力,也在“一号作战”中因伤亡和疾病出现较大减员,有的步兵中队仅有约一百人。虽然补充了大量新兵,但因为运输中断,部队常常需要自己到乡村筹集生活必需品。抢掠食粮、油盐、生猪、菜蔬成了他们的主业,有些人居然还在经商,在这种情况下,新兵训练也只能处于半停顿状态。
日军主力向来以火力强盛著称。可是第一一六师团所属的野炮兵联队吃老本已经吃到了要吐,队内火炮型号各式各样,五花八门,连日俄战争中使用过的陈旧山炮都舍不得扔掉,就是看不到一门野炮兵联队应有的野炮。
视察完毕,冈村大有今不胜昔之感,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中日战局已到了危急时刻。陪同视察的坂西倒没有这么悲观,这位日军将领和已经被调回国的横山勇在性格上有颇多相似之处,就是都很爱挑剔上级和上级机关的毛病,有时甚至还会毫无顾忌地破口大骂——那一刻,两人所表现出来的那一份得意和孤芳自赏,别说出将入相,就是让他们登基坐殿,升佛成仙,大约也不肯换。
挑剔和孤傲都得有资本才行。横山勇桀骜不驯,可人家就是能打胜仗,坂西的肚子里也同样装着几句春秋,论指挥经验更不输于横山勇,早在侵华战争初期,他便在土肥原手下担任大佐联队长,是依靠战功一步步晋升上来的。
另外一方面,那些冈村看着掉价的独立混成旅团此次并不参与芷江作战,跟着一道去的都是向第一一六师团看齐的一线野战部队,坂西自然有理由相信自己可以比横山勇做得更好更出色。
4月5日,日军第二十军在衡阳召开会议,坂西向各部下达了进攻芷江的作战命令。会议结束后,第一一六师团长菱田元四郎中将在一个小队的警卫下,于晚间从衡阳返回邵阳。半途中突然遭到游击队的袭击,警卫小队死的死,伤的伤,仅少数人护卫着菱田逃回邵阳。
仿佛是三国演义中,一阵劲风吹断了营前的旗杆,对坂西和第二十军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吉兆。只是事已至此,当事者也只能佯做不知,继续把唬人模样装到足。
在战术安排上,坂西与横山勇相比也没有太大差别,都是遵循“反天炉战法”的模式,即两翼加厚,中间突出,具体表现为南北中三面进兵,其中的中路为进攻重点,由第一一六师团承担。
4月11日,日军第一一六师团所组织的饭岛挺进队开始第一个秘密西进。他们的任务是在会战正式开始之前,抢先占据雪峰山隘口,同时造成守军混乱,从而为日军后续部队顺利进入山区创造条件。
挺进队成员都是选拔出来的精兵,共四百人,所有人都不带任何行李、马匹,随队的步兵炮、重机枪、弹药、粮秣均靠自己挑抬。
因战术需要,日军各部队在会战中投入作战的先后时间不一,但无一例外都携带了充足的弹药,除挺进队外,其余部队沿途均须强拉民夫进行运送。与此同时,日军所带的军粮却不多,粮食方面完全依赖于就地征掠。这说明坂西和横山勇一样,都不太顾忌于后方联络线的安全,一心只想着赶紧攻占芷江。
万法不离其宗
既然要急取芷江,日军一开始便极力避免攻坚,出乎他们意料同时也让他们喜出望外的是,沿途也确实不太需要攻坚,守军数量很少,而且往往只做轻微抵抗就开始往后撤退。
此时坂西已从衡阳赶到邵阳,亲自在第一一六师团原指挥所内进行指挥。他根据前方报告做出的结论是,整个战局如同先前的预期那样,正在朝着有利于日军的方向发展。
抗战中最后一个大规模会战——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已经全面展开。在坂西看来,前任曾在长衡会战中取得的那些战绩全都唾手可得,但是他却忽略了一点:前方的轻微抵抗只是表象,在雪峰山这一核心区域,中国军队已开始大范围调动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