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第4/15页)
马明玉喃喃地:“看来这个家,我真的呆不下去了。”
郑永清依然不说话。
马明玉气极了,抬起手,想捶丈夫一拳,又一想,这又有什么用呢,她下了炕,穿上鞋,走了出去。
冬天的夜,大院内,虽然没有风,但也是天寒地冻。
马明玉顾不得寒冷,似乎也感觉不到寒冷,徘徊着,刚一从屋内出来,她真想冲出院门,回到自己娘家,但她毕竟是有理智的人,她深知,在这种情况下,一步迈出去,意味抛弃了这个家,抛弃自己丈夫,还有孩子,这点她做不到。再说了,半夜三更的,回到娘家,惊扰了父亲,给父亲添忧。想到这儿,她悄悄地去了孩子的房中……
又过了一段时间,临近阴历大年,尽管在日本人的统治下,百姓饱受欺压,但到了这时候,平日冷清的市面,多少也有些热闹的气氛。
看似平静了的郑家大院,又发生一件大事儿,这就是郑永清夫妻间的彻底决裂。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实也是马明玉早就预料到的。所以,当郑永清提出来,她并不觉得意外,还好,两人没吵没闹,是郑永清平和提出来的,这说明他深思熟虑,或者说蓄谋已久:
“我们分开吧!”
马明玉:“你啥意思?”
郑永清:“你回你娘家吧!”
马明玉:“是暂时,还是永远?”
郑永清:“随你怎么想。”
马明玉:“我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回去?”
郑永清意味深长地:“好多事儿本来就不明不白的。”
马明玉:“这是你和你妹妹商量的吧?”
郑永清:“我现在是郑家的一家之主,这又是我自己的事儿,我用得着跟谁商量吗?”
马明玉不想再哭求,更不想哭闹,骨子里的韧性,支撑她面无表情。
郑永清:“我让人把你所用得着东西,都收拾好,给你带回去。”
马明玉:“你应该知道,我们马家比你们郑家富有几倍,别说你们郑家东西,就是当年我陪嫁来的嫁妆,我都给你留下,万一有一天,你们郑家穷困潦倒,变卖了,也够你吃几年的了。”
郑永清:“我不想跟你发生争吵。”
马明玉:“孩子呢?”
郑永清不假思索,没有任何留恋地:“两个孩子你都带走,他们不能没有额娘。”
马明玉心在滴血,她不想流淌出来:“我们汉族叫娘。”
郑永清:“我送你和孩子回去,只能送到你们马家大门口。”
马明玉:“用不着,我会让我娘家来车接我。”
当天下午,马家大院的马拉轿车,停在郑家大院门口,马明玉一手牵着一个孩子,走出来,不用任何人搀扶,坐到车里。郑家所有佣人都拥过来,有的痛哭流涕,有的竟跪倒在地,此情此景,可见马明玉在郑家大院的地位和名声。这番场面,也招来众多人围观,当听说是郑家少奶奶与郑家少爷分手,好多人禁不住唏嘘感叹。
郑永清兄妹无一人出来相送。
马车回到马家大院,停在马明玉未出阁时住的闺房前,这房始终归属马明玉。两个孩子蹦跳下来,他们不知父母之间的芥蒂,平日里,经常来姥爷儿家,愿意住在姥爷儿家。佣人伸手欲扶马明玉下来,却发现马明玉昏厥在车棚里面……
按马万川所说:这日子还得往下过呀!
马明玉回到娘家,大病一场,病好了,角色也变了,从郑家的少奶奶变回马家的姑娘,接替母亲照料起父亲,也接替父亲操持大院内的事儿。犹如在郑家时一样,每天张张罗罗,忙忙碌碌,看不出她有什么忧伤,仿佛好像是未曾出嫁,只是在照管两个孩子时,让她意识到,她已是个母亲。
马万川为女儿的回归,既没表现出惊诧,也没表现出忧愤,是他真的老了,麻木了,还是他情感萎缩,不知喜怒哀乐了?但每每看到外孙、外孙女,他脸上露出难得笑容,话也多了。若是外孙、外孙女喊他,拽他在前院后院玩耍,他也乐意奉陪。
马明玉从未在父亲面前,露出愁容,也从不提丈夫,她知道父亲心里够苦了。父亲偶尔念叨姑爷,却没说过一句的指责的话语,这让马明玉感到诧异:
“爹,永清不是以前的永清了,你别在提他了……”
马万川:“这好人若坏也坏不到哪儿,同样,坏人若好也好不到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