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区长(第4/10页)
徐翠经过与李奇和石屏的交谈后,初见王群时的那种紧张心情,已慢慢安定了下来。此刻她又去找王群。一进屋,还没坐下,就和王群同时抓住了桌子上的热水瓶。
王群说:“我来!”
徐翠说:“我自己来!”
王群开玩笑地说:“这里我是主人。”
徐翠仍不放手,闪动着两只大眼望着王群说:“从时间上讲,我是主人,你才来三天,我来二十天了。”
在这简单的对话中,王群很敏感地觉察到,站在他面前与他争辩的这位女同志——他今后工作中的助手,有一种与自己很相像的性格。于是他让步了,伸手接过杯子,用和解的口吻说:“是的,我们都是主人!”
两人面对面坐下来,望了一阵开水杯上袅袅上升的白汽之后,王群就开门见山地说:“怎么样,谈谈下面的情况吧!”因为,他刚刚听到一些农民反映地主有退佃、不遵守减租法令等行为,微微地感觉到,下面有一种不平静的空气在波动着,所以急于想听听刚刚从乡下回来的徐翠的意见。
徐翠早已掏出了自己的小本本在翻动着,听见王群问了,忙抬起头来,用征询的语气问:“从哪里谈起呢?”
“随便谈吧!”王群说。
于是,徐翠又望了一眼小本本上写有“基本情况”几个大字的那一页说:“我在的那个行政村[3],是由三个自然村组成的,离这里三十五里[4]。主村叫莫家山,在三个村的最南边。这个村,三面靠山,东面是一条小河,形势十分险要,因此,农会就设在那里。靠西北角的一个自然村叫巢山,东北角的一个自然村叫黄山。巢山问题不大,黄山是土匪出山必经的路口……”
王群感到徐翠的神情有些拘束,就从中插上一句:“这样说,你是在虎口里住着啦!”
徐翠随口答道:“说在虎口里住,有点过火。不过,我常想,住在莫家山这鬼地方,真是同在悬崖上行走似的。”
“那么,你讨厌这个地方吗?”
徐翠感到对方似乎误解了自己,就忙辩解说:“不,不,你把我的意思弄错了。我只是说有危险,丝毫也没有讨厌它。相反,我很爱这个地方,才二十天,我和很多干部、民兵都搞熟了。”她见王群满意地笑了,又高兴地说下去:“其实,说危险,也并不太危险。这个村是我们区的老重点了,一解放,解放军的机枪连就驻在那里,那里的民兵、农会,是全区组织得最早,也是最好的。”她一时忘记了工作中的困难。
王群问道:“除了农会、民兵外,还有其他什么特点呢?”他加重了语气,“我说的是特点——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抓住特点,抓不住特点,就会迷失方向。”
徐翠稍微想了一下,回答道:“我想,莫家山的特点是三多……”
王群顿时情绪高涨起来:“三多?嗬,有意思!”
徐翠接下去说:“第一,干部、民兵多;第二,地主恶霸多;第三,土匪家属多。”
“有具体材料吗?”
“有!你讲吧,要什么材料?”
王群说:“请你谈谈有关的数字——全村有多少人口?多少户?你说的‘三多’各有多少?民兵的枪支弹药的配备情况如何?敌我思想动态怎样?”
徐翠根据王群的要求,边翻着小本本,边讲着。从她的叙述中,王群清楚地感觉到:莫家山的确是个敌我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地方。全行政村有一百七十三户,除去六十二户军、工、烈属与经常参加活动的民兵、干部,有四十四户是土匪家属,十三户恶霸地主,剩下的五十四户,有的家里没有年轻人,有的是通过匪的。莫家山基本情况虽很复杂,但谈到目前的敌我思想动态时,徐翠却谈不出太具体的东西来,似乎那里是风平浪静似的。王群觉得奇怪了,便又追问下去:“据你看,现在莫家山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徐翠不假思索地答道:“这还用讲,当然是敌我矛盾!”
王群又问:“除了上面谈到的,还有什么情况吗?”
徐翠说:“我们的民兵离不了部队。部队一来,民兵、干部情绪就高涨,意见也容易统一;部队一离开,干部、民兵情绪就低落,分歧意见也就会多。干部、民兵是这样,群众更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