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十六章 流泪的家园(第4/4页)

阳光下,微风里,泥汤子成了龟裂的土地,上面板结成块儿,下面仍是稀泥,踩上去松软晃动,大地像在水上漂浮。乡亲们在这黄色的泥沙平原上捡着各种能用的东西,翠儿也没闲着,有力气时就拉着有根四处寻找。有根在泥里捡到多半个玉镯子,翠儿拾到一柄铜茶壶,山西女人捡到一张羊皮,鳖怪收获最大,竟然捡到完整的一具棺材,里面还有一套崭新的寿衣。鳖怪和郭铁头抬回了棺材,脏得泥猴样的袁白先生穿上了满是钱眼儿的寿衣,身材还正合适。袁白就说此乃天意,正好没了柴火呢。谢老四的女人尖叫着跑回来,让大家去看她发现的一处。那是一个堆满泥沙和草木的小坳,尸体如苞米杆子样横七竖八,足有上百具之多。他们宛如泥捏的雕塑,有的四脚朝天,有的只露出半个脑袋,他们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正在越来越烈的阳光里渐渐膨胀。翠儿看见一个被头发遮住脸的女人,她半陷在黏糊糊的泥土中,将顶多半岁的婴儿抱在怀里,孩子的半张脸在泥土之下,双眼被乌鸦啄了,只留下带血的一对儿小洞。乡亲们吓得直哆嗦,袁白先生却让鳖怪和郭铁头去脱下死人们的衣服,他说这时候一切都是好的,一切都是宝贵的,方圆百里大概都是这副光景,板子村的人运气虽好,终还要活下去。

仅有的粮食就要吃光,几头驴每天啃着山坳里发臭的干草。村民们开始还合计着如何在老坟地再建家园,或是将板子村恢复如初。但这一切最终都无法实施,他们连工具都没有,更别说木料和草料,就是有工具,袁白先生估计清理淤泥也要个小半载。连力气也剩不多的乡亲们绝望了,想必要在这老坟地的坑里住下去了,但就算能住下去,粮食从何而来?有人已经商量着后路,尤其是背井离乡过的山西女人,实在不行就往南去,要饭活着也好过在老坟地里变成死尸。翠儿听着难过,但并不着慌,她知道山西女人是对的。娘家离这儿三十里路,地势更高,未必遭了水,但只要往南走上百里,便是省城所辖之地。也有人说去不得,遇到鬼子怎么办?大家静默了一会儿,袁白先生说:“万一遇到鬼子,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太阳初升起的时候来了一群人,有的是鬼子有的不是鬼子,没有拿枪,穿着能在泥巴上走路的大板子鞋。他们拿来两袋子高粱米和一袋子萝卜,颇郑重地放下了。他们的到来打乱了乡亲们的计划。里面一个人认得袁白先生,拉着他说了半天,袁白先生低头不语,时而抬头看着乡亲们。翠儿见几个鬼子围着板子村看来看去,不知要做些什么。他们在山坳的尸堆上浇起油来烧,又掏出糖果给孩子们吃。大家先是不敢,但有一个吃了就都围上去要。鬼子这时候一点不像鬼,蹲在地上像卖糖的小贩,他们乐呵呵地摸着孩子的头。有根是个不喜凑热闹的,见别的娃如此,只流着口水躲在他娘怀里,手指头在嘴里咂得直响。一个脸上有胎记的鬼子看见了,微笑着走来。翠儿站在那不知该跑还是该笑。鬼子在兜里掏了半天,掏出一把炒熟的栗子塞过来。翠儿只得笑了几下,她猛然认得这就是那天先爬上来的鬼子,这张脸洗干净了,带了笑了,就不再如那晚那般吓人了。

“你……好!”这鬼子对翠儿说,说完了脸便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