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黑暗下的光明(第2/2页)

安乐水上官军的那些浮桥,此刻已不复存在。唯有河畔上剩下一些烧焦了的残骸,河中间的舟船和木板、早已被冲到漓江去了。

但取而代之的,是汉王军的浮桥。昨夜前锋的一些人马和辎重队,连夜拆了漓江上的浮桥,把船划到安乐水搭建了新的舟桥。

桥上一队队的人马正在慢慢地渡河。有的人是垂头丧气降兵,有的是疲惫的汉王军将士。

小小的一条两岸,到处都是队伍人群,其中还有拿木车装着的重炮。昨夜敌军走得急,丢弃了大量辎重,那十几门洪武大炮也扔了,被汉王军捡了过来。

朱高煦骑马驻足在安乐水河畔,看着那些衣甲不整、毫无生机的降兵。他心里很清楚,稍加整编,汉王军又会增加两万多兵员!

这些军户正军熟悉行伍、有行军作战的经验,关键他们即是汉人,又是明军,与朱高煦这个大明亲王没有根本上的矛盾……等汉王军占领了广西布政使司地盘之后,其中广西籍的军户家眷都在本地,更是连劝说他们加入汉王军的过程也可以省去。

普通军士最容易收编。朱高煦只要把武将任命好,然后发军饷,恐怕不出一个月、大伙儿就可以兄弟相称……

大军各部陆续渡过安乐水,往西北方向走数里地,便是阳朔县城。

朱高煦未下令主力军队进城,他传令各营,在城外择地修整。大部分人马还有点混乱,此时需要时间恢复秩序、并稍作休息。

朱高煦又选了一个卫指挥使,命令他占领阳朔县城,并负责看管那些降军;接着命令文官侯海等人留下,负责降兵的登名造册等事宜。

午饭之后,各部大将陆续来到了中军大旗所在营地,向朱高煦禀报各部军队的状况。

小小的阳朔县城外,此时喧闹非常,时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呼之声,正在庆贺昨天的会战胜利。

朱高煦观望了一会儿远处军营里的光景,但此时他的心情很奇怪,并没有感觉到大胜之后的兴奋和放松。

他沉吟了一会儿,忽然对周围的大将们说道:“在彻底消灭吴高军之前,此役便没有结束。半个时辰后,全军拔营,继续北进!”

赵平率先抱拳道:“末将得令!”

其他大将也陆续跟着附和。

……

阳朔县城西北二十余里地外,官道上的人群排成长龙。人们大多精疲力尽,一边走一边时不时眺望着北方,广西布政使司治所桂林府,便是人们跋涉的终点,也是希望。

大军走走停停,停下来歇息时,人群反而会更加嘈杂。无数的士卒在说着自己的武将姓名、队伍名称,又有负责联络的将士骑着马来回穿梭询问、喊叫,大路上简直是人声鼎沸。

官军正是在一边撤退,一边试图把那些已经混乱的军队重新组织起来。

昨天一整天的大战,官军以失败告终。他们在战阵上伤亡的人数还远远不到一成,但如此大规模的会战,一旦战败之后显然不会那么轻松。

一晚上,吴高就损失了超过三成兵力!

折损的兵力,不仅包括后卫、以及部分没来及渡河的人马,还有更多不知所踪的人。因为当时激战刚结束、军队太混乱了,加上天黑和战败的气氛蔓延,路上走散和趁机逃跑的士卒是不计其数。

现在官军具体有多少人,吴高也无法准确掌握,估算大概已不到六万人!

一次会战的失败,便造成了吴高的兵力、直接从优势变成了劣势……但最严重的问题,还是士气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将士们的体力也没机会恢复。

此时吴高一脸憔悴,他骑着马巡视着官道上的人马。看着那一张张丧气的脸,吴高不得不清楚地认识到,现在他已经完全没有了与汉王军一争高下的机会。

除非有什么办法恢复士气和信心,并且给予官军起码一两天时间的稍加恢复……但这是几乎无法做到的事。

“大帅!大帅……”几员大将迎面走了过来。

吴高抱拳回礼,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没甚么表情,开口道:“经此一役,本将一只脚已在鬼门关,戎马生涯也算结束了。”

面前几个大将的神情顿时有些黯淡。

吴高接着又道:“但我眼下还掌着兵权,乃因事情还没办完……我得把大伙儿剩下的人马,尽量带到桂林府坚城去,这是我部目前的唯一出路!然后我便自缚向圣上请罪,死而无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