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绝望突围(第2/4页)

太早将技术不成熟、威力不大的火炮、火药枪投入战场,除了引起敌对势力争先模仿之外,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在火炮技术发展到足够先进、同时确保敌对势力难以在短时间内成功仿制之前,内部也只有极有限的人知道这项技术的存在,更不要说过早投入实战了。

当然,利用在新学基础上建立的研制体系,十数年来对火药及枪炮技术持续的进行改良,这里面的进步之大,却是萧衣卿他们所难以想象的。

要不是洛阳这些年已形成初级化学体系,仅硝石的鉴别、提炼、纯化,可能就需要数百年的经验摸索。

而洛阳此时投入实战的火药,就物理特性而言,已经差不多快接近黑火药的极限了,燃爆威力差不多是将铅丹简单碾碎成粉末后的十数倍,也因此才能将长炮身的重型滑膛炮射程提高到三千步这一堪称恐怖的距离上。

而枪炮威能,除了与火药性能外,也与枪炮的铸造水平及精度直接相关。

重型滑膛炮的铸造,更是韩谦二十多年来推动冶炼铸造发展所得成果的一个缩影。

当然了,萧衣卿在这个节骨眼上,与王景荣着工师当众演示铅丹粉末射石,不是说要在这时去推究伏火弩的原理,他的主要目的,还是要诸将看到梁军所用的新式战械并非什么鬼神怪力,内心无需惊惧。

诸将倘若不能克服内的惊惧,这仗才是真正没法打了,更不要说从太岳行营军的拦截下,成功往北突围。

这注定是难眠之夜。

王景荣带着工师不断的到各个临时驻营,给将领、武官演示铅丹粉末发射石丸,同时不断有新的兵马从南边连夜撤回来;拂晓时分,乌素大石在千余扈骑的簇拥下,赶过来跟萧衣卿会合。

在杨屋峪之外,黑石坳敌寨以西的小径打通之后,成千上万的梁军在这一夜也是不断的通过黑石坳,往象鼻岭以东的旷野延伸。

在象鼻岭与都城岭之间,相对平旷的豁口约有十七里宽。

除了温渊所部收缩到杨屋峪以西,兼顾杨屋峪的东口外,李秀也是连夜将两万多战卒、一万多精壮民夫、五千辎重兵马,部署到象鼻岭往东的四座高地及附近。

所谓高地,高度也有限,数丈到十数丈不等,方圆百余步左方,更像小土墩尔,但恰好可以作为火炮阵地进行作战部署。

四处高地前后有所错开,但每两处高地之间最相距不过六里。

考虑到梁军不会完全龟缩到高地附近固守,随时能够依托高地营地往两翼展开作战,同时这一地带长有断断续续、入冬后枝叶凋落却依旧叫人马难行的密林,实际上梁军已经初步在北侧完成“关门封口”。

梁军依赖于临时的高地营地以及密林,连夜往两翼延伸带开挖堑壕、修造栅墙——萧衣卿知道此时突围有些仓促,但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根本没有给他们准备充分的时间,建议乌素大石在午前就将所有北线能集结的兵力都投入战场,不惜一切的代价发动进攻。

甚至只需要成功夺下梁军的一个高地阵地,都能确保蒙兀一族的元气不在这一仗中断绝掉!

虽说在晋城与金泉山之间,他们拥有十三万步骑,但梁军在南面有六七万精锐徐徐逼迫过来,他们在南线还是要留下足够多的殿后兵马。即便在如此,他们还能将总计逾八万的精锐兵马,投入到北线突围作战。

只是,八万精锐兵马,就一定能撕开太岳行营军的封锁吗?

重型滑膛炮,铸铁炮管就重逾五千斤重,加上炮架子,即便用四到六匹马牵引,在坎坎洼洼的战场上,移动相当不便。

好在重型滑膛炮的射程够远,即便固定部署在防阵最核心的小型高地上,也能给两千多步外作战的步骑提供有力的火力支持。

随步骑直接进入战场,往两翼进行机动拦截作战的,是分作八个作战组的四十八樽轻型滑膛炮。

不得不说蒙兀骑兵的作战经验极其丰富,也足够老练。

午后蒙兀骑兵发动的攻势,距离较远时,以松散阵型徐徐往北进逼,超远距离发射的实心弹即便频频触发跳弹,也不会有一炮下去糜烂一片的惨状发生;等到距离拉近,蒙军骑兵才会将马速提上来,同时迅速突击的过程中聚集起来,朝梁军某一处进行集中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