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种桑养蚕(第2/4页)

“嗯,此事稍后再说,今日我要先四周看看,然后去见见刘季和萧何等人!”陈旭站起来说。

“下官这就去安排!”江北亭也赶紧站起来。

“勿用特意安排,让江兄陪我出去转转就好!”陈旭摆手。

“这样也好!”江北亭送陈旭出客厅,把江楚星唤来仔细叮嘱一番之后,陈旭带着几个少年和护卫跟着江楚星出门,穿戴整齐带着斗笠的江楚月也默默跟了上来,陈旭也没办法拒绝。

沛县县城并不大,方圆不过十里,规模和雉县县城差不多,但却比雉县繁华多了,大街两边的房子看起来也宽大不少,虽然竹木结构的屋居多,但大部分都是用芦苇遮盖,街上挑担背筐赶牛驱车的人来来往往,气色都不错,路边也随处都可以看到摆摊的乡民出售一些乡野瓜果和鱼虾莲藕。

县令大人的准女婿从咸阳而来的事昨天便在县城传的就家喻户晓,因此看着县令大人的公子陪着一个俊俏的少年策马上街,路边就有许多人聚在一起指指点点的讨论,陈旭听在耳中也并没有任何表示,先骑着马在城内闲逛了一圈,然后出城。

城东门外数里就是波光粼粼的大湖,岸边芦苇丛生,除开大量的农田之外还有许多桑田,有采桑女戴着斗笠在田间采摘桑叶,很多地方还能见到散落的农家小院,里面摆满了芦苇编制的帘棚,帘棚里面都是正在喂养的桑蚕,还有一簸箕一簸箕五颜六色的蚕茧也摆放在阳光下晾晒,偶尔还能看到凉棚下有织娘在缫丝纺纱织绸。

顺着湖边一路前行,稻田成片桑田处处,这里已经距离东海不远,旧时属于吴越一带,因此种桑养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而且水源充足适合种植稻米,因此这里的农民生产种植和关中完全不一样,气候也要温暖潮湿的多。

顶着大太阳走了五六里,陈旭便被晒的头昏眼花,于是一群人便寻找一个路边的农户歇息讨些水喝。

湖边就有一家农家院落,房子有些破旧,芦苇和竹木编扎的篱笆有些地方已经腐朽,院内同样有一个蚕棚,一个农妇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孩童正在给蚕喂桑叶,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光屁股孩童坐在一堆桑枝中间摘着桑果吃的满身汁水。

看着一群身挎刀剑弓弩的人在自家门前下马,农妇惊恐的把三个孩子护在身后。

“你勿用害怕,我等是出门游玩,有些口渴前来讨些水喝!”陈旭摆手阻止了一群准备冲进去的护卫,站在院子门口拱手微笑着打招呼。

“诸位……诸位老爷请进来吧!”看着陈旭彬彬有礼的样子不像是坏人,农妇微微放下心来,邀请陈旭等人进院子,然后让两个孩童去房间打水。

几个护卫站在院子门口护卫,陈旭和江楚星江楚月带着几个少年走进蚕棚,没有了浓烈的阳光,瞬间变感觉清凉许多。

不一会儿两个孩童抬过来一桶凉水,几个人各自用葫芦瓢喝了一通之后,陈旭看着架子上正在嘁嘁喳喳如同下雨一般吃着桑叶的蚕,很是好奇的仔细观察了一番。

养蚕在南方很流行,特别是苏越扬州一带,后世的丝绸基本上都是这两个地方出产的。

陈旭虽然知道种桑养蚕,但却从来没见过,更没见过用蚕丝防线织绸,于是和颜悦色的询问了农妇一些关于养蚕织绸的事,农妇也小心翼翼的仔细回答。

华夏养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夏朝就已经开始有目的的养蚕采茧,不过那个时候的蚕几乎都是野蚕,蚕的种类也好几种,有柞蚕、桑蚕、椿蚕、棘蚕等,并非所有的蚕都吃桑叶,因此养蚕获取蚕茧的质量也差别非常大,到了商朝,随着农耕文明的快速发展,养蚕开始慢慢正规化,王室已经有了专门的蚕官,而且出现了蚕神开始祭拜和供奉,养蚕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甲骨文和青铜器上也出现了蚕、桑、丝、帛等字。到了周朝,有“亲蚕”制度,天子和诸侯都有“公桑蚕室”,夏历二月浴种,三月初一开始养蚕,对浴种、出蚁、蚕眠、化蛹、结茧、化蛾等蚕的生长形态,已有一定认识,养蚕的技艺趋于成熟。到了战国时期,养蚕在南方已经非常普及,丝绸也已经开大量出现。秦汉时期,丝绸已经开始从王室公卿往富裕家庭推广,但因为丝绸制作极其耗费时间而且珍贵,价格堪比黄金,数十石粮食才能换到一匹丝绸,即便是质量最差的丝绢平民也无法消费,因此丝织物品还属于绝对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