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摩诃耶那提婆奴手札(第2/2页)

自荆楚行省高配宰辅为总督,原本跟中央朝廷讨要的“修桥铺路”款项,这几年因为武汉地区“民风淳朴”,想朝廷之所想,急朝廷之所急,里里外外前前后后省了百几十万贯。

这百几十万贯不是塞到国库里跑耗子,而是挪到别的地方“专款专用”。河北道岭南道两地官道修缮新增几千上万里,肯定不会是当地百姓和武汉一样“民风淳朴”。

自广州北上,从韶州各有东北、西北两条新置官道,一条前往虔州,在赣县以南设有一关,往北直通南昌;一条通往郴州,水陆各有通道,能直抵长沙,甚至有一条马帮常走的商道,可以绕道蒲圻,直通武汉。

两条官道在韶州汇聚之后,朝廷又在韶州设有水陆关卡,早先原本广州灰糖的利益,韶州是半点都沾不到的。不拘是广州汉人,哪怕是广州土人,素来也瞧不上韶州那口音古怪又穷困潦倒的地界。

只是万万没想到,朝廷自在韶州设卡建关,当年只灰糖过关费用,就让韶州新置衙门投入回本。

“韶关”威名,一战成功。

广州太大,冯、冼二族可以通过海运降低费用,但大量的汉蛮小户,根本不可能用得起海运大船,只得老老实实交钱。虽说不多,但积少成多,加上武汉商品在广州同样紧俏,韶关迅速崛起虽不至于和广州一较高下,但和循州、潮州比起来,当真是鸟枪换炮,非同一般。

而随着《摩诃耶那提婆奴手札》的传播,作为勾连武汉通达广州的要紧地界,韶关政商两界,同样也琢磨出其中的利润来。

那些“北漂”武汉谋生,好歹能在武汉官僚面前亮相的韶关官商,陡然就成了广州地界的香饽饽。

等到“以奴换奴”的消息传达到岭南,广州港顿时人船集聚,集资购船者不计其数,“下海”之辈汹汹,而多以韶关猛人为首。这些人多是能在武汉、广州、交州混个脸熟的人物,一时齐聚广州,颇有一种风云交济的气象。

而随着《摩诃耶那提婆奴十六年手札》突然冒出来,这一次,不仅仅是韶关敢打敢闯之辈,连冯、冼二族,也彻底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