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主昏臣奸是东宋(第2/3页)
君子不党什么的,在大周和东宋早就是个笑话了。
这两国的政治就是讲究结党斗争的!
其中大周的行政和立法一定程度上是分离的。虽然元首也是由元老选举产生的,但是元首的任期长达五年,在任期届满前是很难把元首轰下台的。
因为弹劾元首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元老投下赞成票!
在这种情况下,大周的行政比较稳定,党争看上去也不大激烈。
而东宋则实行类似责任内阁的体制,行政立法拧在了一起。首相只需要失去议会简单多数的支持,就会面临下台。
与此同时,50州合众的政体又非常有利于地方政治派系的成长。所以东宋朝廷的枢密会议中小党林立,不像大周共和国元老院中基本就是“共和党”和“为公党”(原来的君主派)两派天下。而是存在几十个小党,谁也不能控制议会多数。
在这种情况下,善于合纵连横搞政治交易的政客往往能脱颖而出,得到机会成为首相。
于是东宋的政治也就难免出现许多黑箱操作了,而史弥远就是玩黑箱政治的高手。所以他才能成为东宋政坛上的不倒翁,连着十年把持首相宝座。
不过这个善于搞黑箱政治的政客在拿到首相宝座以后,却只会混日子。掌权已经十年,也拿不出什么可以一说的政绩。唯一可以吹嘘一下的,就是发动过几次对波罗王国、注辇王国、真腊王国的侵略战争。
反正都是欺负弱小,勒索一点赔款,占几块租界,签几个不平等条约。
今天史弥远又一次满面春风的出现在了赵旷跟前,依着礼仪向赵旷揖拜。
“史卿,可有什么喜事吗?”赵旷笑嘻嘻问史奸相道。
“回禀陛下,”史弥远笑道,“礼部刚刚收到埃及送来的急件,蒙古大汗铁木真的大军,第三次包围了西辽的首都布鲁萨。”
“哦,这是喜事?”赵旷一愣。
“当然是喜事了。”史弥远解释道,“据武子安报告,这一回布鲁萨多半要不保了。西辽亡国也只在旦夕。西辽一旦灭亡,蒙古人就会进攻东罗马。到时候整个欧洲就都会卷入和蒙古的战争。而咱大宋,就有机会在欧洲开辟更多的租界,签订更多的通商条约了。”
现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已经变成了大周、东宋殖民竞争的重心了。两国都在想尽办法要敲开欧洲国家的大门,如果铁木真攻入东罗马的地盘,对大周、东宋殖民欧洲的活动,显然是个利好。
赵旷点了点头,“这倒是个喜事儿,不过也没多大意思……史卿,还有什么好玩的事儿要说吗?”
……
现在和铁木真在亦列堡受挫又过去了大约10年。在这10年间,大蒙古国很明智的采取了东拖西攻的策略。
所谓东拖,就是在东方的中亚战场上采取焦土拖延战术对抗西宋,坚决避免决战。
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察合台指挥的蒙古大军再也没吃过亦列堡之战那样的大亏。同时也有效迟滞了西宋军队的推进速度。
到目前为止,西宋军队刚刚推进到察赤一带,总算解除了西凉国新凉州的十余年“长围”。
但是长达十余年的西征之役,也让西宋感到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之所以食之无味,是因为蒙古人的焦土战术让宋军很难得到富庶的土地和城市。拿下来的都是一片荒芜,而且人烟稀少。
荒芜的土地要开垦复耕是非常费劲儿的,如果是沙漠绿洲则直接摧毁了生态,根本不可能恢复。
而没有人烟意味着西宋的军户老爷们根本没有奴役的对象!
没有劳动人民,老爷就得自己劳动了,这多辛苦啊?
而弃之可惜,则是因为伊犁河谷、碎叶河谷和察赤平原的地盘实在太好了。这些地盘都在天山和吉萨尔-阿赖山周围,还有伊犁河、碎叶河和忽章河(锡尔河)三条大河从上述地区流淌而过。
另外,还有来自天山的融雪不断为这几块土地补水。
西域的土地其实是比较肥沃的,虽然不如黑土地,但是比起开垦了一千多年快两千年,地力早就耗尽的关陇中原,那是肥沃太多了。只要有水,那就是个好地方。
而且伊犁河谷、碎叶河谷、察赤平原这三块土地又非常开阔,三块地盘加一块比关中平原大了好几倍。如果全都开垦出了,一亿亩耕地怎么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