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权位之争,历代王朝的开场大戏(第3/14页)
已经深居简出、在长安城外甘泉宫养生的汉武帝不明就里,只知道太子杀了自己的近臣。恰在此时有人在武帝耳边不断吹风,说太子想要谋反。一开始武帝并不相信,便派了侍从去长安城探听情况。侍从到城外转了一圈,发现守备森严,没敢进城,转身便跑回甘泉宫禀告武帝,太子的的确确是造反了。或许是刘据倒霉,也可以说是汉武帝昏聩,就这样听信了小人之言,相信自己的儿子有谋反之心,于是向丞相刘屈牦发布敕令:立即发兵出击,对造反者一律杀无赦。刘屈牦本来无心害太子,无奈天子之命不能违抗,便派兵攻打长安城。
刘据根本没有造反之心,所以哪里有重兵抵抗宰相的军队,只得发动百姓死守长安。但百姓只知道“太子造反”之事大逆不道,所以刘据大失人心,最后兵败如山倒,逃离了长安。没过多久便被找到,而那时的刘据已经自缢而死,其母卫子夫早在他之前已经上吊自尽。
一年以后,汉武帝才查清楚原来是奸臣搞鬼,害死了自己的皇后和太子,除了为太子平反、追封刘据,再没有什么能够挽回的。
小小的一桩巫蛊案,在皇帝的疑神疑鬼和小人的借机发挥下,使汉王朝的宫廷内外掀起了长达数年的血雨腥风,其实到头来发现只是误会一场,却没有任何人对此承担责任。
杀光百名侄子的冷血皇帝
谈起十六国那段历史,北燕当属重点。这个本是属鲜卑族统治的朝代,在后来的发展中却被一个姓冯的汉人统治了。慕容家统治北燕,一直到慕容云时期,发生了变故。慕容云本姓高,是高丽人,虽然他当了皇帝,但他认为自己并非鲜卑人,内心十分自卑,为了收买人心,让大臣们都对他服气,他便天天大开府库,赏赐文武百官,想着能够拿金钱来笼络人心。
其中冯跋是慕容云的拥立者,但慕容云却对他心怀戒备,为了防止自己被刺杀,慕容云养了一帮武士在身边,他吃睡都与这些武士在一起。可没想到,这些武士中有两个名叫离班、桃仁的人,却为了谋求皇位,将慕容云刺杀。
慕容云被杀后,冯跋带领卫兵,将离班、桃仁立斩于殿前。而冯跋为众人所推,成为继任慕容云皇位的人选。从他开始,北燕便改姓冯了,开始了由汉族人统治的时期。冯跋继位后,依然没有得到安宁,他的堂兄冯万泥、侄子冯乳陈两人不服,想要夺取皇位,幸好冯跋的二弟冯弘率兵把他们镇压了下去。
冯跋看到冯弘功劳甚大,便任冯弘为骠骑大将军,晋封中山公。冯弘的权力从此与日俱增。冯跋在位22年间,国泰民安,他轻徭薄赋,崇尚儒学,很是为国家做了一些好事情,让那个乱世呈现出了少有的安宁。
但是公元430年秋,冯跋病危之时,争夺君主之位的战争再次上演。冯跋宠妃宋氏为了立自己的儿子为君主,便想谋反,而这件事情被冯弘得知,他率领卫兵冲入皇宫之中,囚禁了宋氏母子,控制了大局,而病重的冯跋便在一片慌乱之中惊吓而亡。
冯跋死后,冯弘自立为天王,废杀太子冯翼。他不念旧情,为绝后患,将大哥的一百多个儿子通通杀光。无论是十几岁的少年,还是刚刚出生的婴孩,冯弘都一个不留。自古篡位嗜杀前任后人的君主不在少数,冯弘却能够斩草除根,一个不留,也的确是历史上罕见的血腥帝王。
杀掉所有冯跋的后人后,冯弘便霸占了大哥的貌美妃子,此举令他一继位便失掉了人心。众叛亲离之下,冯弘的几个儿子为了不被自己的父亲杀掉纷纷逃亡北魏。而当时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便乘机发兵,想要一举歼灭北燕。
战争开始以后,冯弘连连败退,为求自保,他不得不向南朝宋文帝求援,遣使称藩。有利益可得,宋文帝当然愿意帮忙,他封冯弘为“黄龙国主”,并答应出兵助北燕。但因为南宋距离北燕路途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北魏很快将北燕的城池攻破,冯弘流亡到高丽,被高丽王安置在北丰。
从高高在上的君主沦落到寄人篱下,冯弘的日子并不好过,高丽王与冯弘相处得也并不融洽,后来冯弘又求助于宋文帝,求宋文帝将他接走。得知此事的高丽王勃然大怒,他当即下令诛杀了冯弘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