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雾中之战(第2/3页)
“汉军……”张冲是站在一架巢车之上,浓雾蒙蒙之下当然没能看到多远的地方,但是他有耳朵:“……的骑兵出动了。”
想要在视野受限的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不管是夜幕之下,或者是浓雾天气下,道理都是相通。
早在数千年前的希腊有一场战役,有一名希腊将军在面对波斯军队的时候,他开创了希腊军队首次的大规模夜袭行动。以万人以上规模的夜袭,他不但是在希腊首创,估计还是世界军事历史的第一次?
夜袭的想法当然很美好,可是这名希腊将军忽视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规模的夜袭行动对军队的素质要求无限高,结果希腊军队带着美好的愿望发动夜袭,可因为互相之间的协调根本不到位,互相践踏以及误以为遭遇敌军的互相残杀太严重,好好的一场夜袭没有给波斯军队造成多少损失,希腊军队倒是在自相残杀中瓦解,打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败仗。
事实证明没有足够视野的前提下,小规模的渗透和偷袭当然是可以,但规模过大的军事行动根本没有部队能够办到。能够大规模展开夜战,那是达到即时通信的时代之后,哪怕是这样都无法取得太好的结果,迷路和误伤之类的事情根本无法避免。
华夏的军事历史上,夜袭行动做得最为尽善尽美的人是武圣孙膑。他是经过非常久的策划,对地形进行了非常完善的侦查,然后又对军队联络方式事先不断演练,也有庞涓极度“配合”地走进了死地,才算是让一场夜袭有了最好的结果。
除了武圣孙膑的那一场不是夜袭的夜袭(其实是埋伏),翻遍华夏冷兵器战史,能够找到成功夜袭的战例少到可怜,最为出名的大概也就是吴越笠泽之战和曹操火烧乌巢之战,可以想象想要成功是多难。
张冲察觉汉军的骑兵出动是露出了喜悦的表情,他一直都在等待这一刻。
一片浓雾蒙蒙之中,以汉军的军大营为中心,篱笆墙防御带之外遍处是张氏凉军,他们没有什么阵型,大多数是在盲目地一片杂物之中乱窜,没有乱窜的人则是蹲在原地,不管有没有动弹时不时都会挨上一波箭雨覆盖。
在杂物缓冲带之外,更多的张氏凉军是在卖命地挖壕渠,仅是不到半个时辰的做业没办法将壕渠挖多么深或多么宽。他们会这么干,不是什么临时起意,是张冲一早就有交代。
出了汉军防御链的区域,这边的张氏凉军看去比较有组织性,他们尽可能地排布阵型,可说实话因为视线的受限,再努力地调整也是一个看去歪七扭八的阵势。
先是一阵号角声传来,听到号角的张氏凉军几乎都下意识将头扭到声音传来的方向,随后各级将校开始狂吼。
“竖枪阵!”
“快快快!枪头倾斜向前,底部杵在泥土里!”
“弓箭手,都别他妈的发愣,进入引弓待射状态!”
一片的呼喊声以及提醒声中,沉重的呼吸声彼此起伏,并排站立的张氏凉军士卒,他们会不断与身边的人对视,每一个人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紧张。
马蹄声的动静异常浩大,滚滚的声浪哪怕是在很远的地方,听着都能感觉到有一种排山倒海的压迫感。
出营的汉军骑兵,处于锋头位置的是崔轩,他不是级别多么高的军官,就是一个屯长,不过他这个屯长的身份背景对于普通人来说很不简单,只因为他是汉国当今王后的堂哥。
崔轩是一副突骑兵的打扮,以他为中心的左右两边是向后倾斜并排的突骑兵,横向纵列就是两百五十骑为一个三角形的冲锋阵型,后方有着数量众多的袍泽紧随。
骑兵冲锋无法太过密集,每一骑的前、后、左、右间隔至少是三步以上。这个是防止互相之间不小心发生碰撞,也是为了让骑枪有足够的施展距离,再来是骑兵真的需要足够的活动空间,可不像步卒在下意识想移动的时候迈动双腿就能办到,骑兵想干嘛还得坐骑能听指挥和反应及时。
出营的骑军很清楚自己要去干什么,他们是由对杂物缓冲带熟悉的袍泽领前,会从本来就预留出来的道路冲击出去,冲锋的时候不会去管有什么挡路反正就是犁过去,绝对不会干一些缓下来与敌接战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