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洪承畴(第2/3页)

莱州府地处胶莱平原,平地多山峦少,利于大军行进作战。而吴平也没有打算在莱州和清兵决战的打算,手下的军队退出了莱州龟缩在登州城。

而登州的地势又和莱州不同,境内艾山、牙山、大泽山山脉纵横,明军在山隘险要之处设防,整个登州府的百姓好像都被明军收复,到处都是他们的眼睛,绿营兵进入登州后,屡屡受到明军袭击,损失惨重。

战斗进行的非常艰难,登州明军的战斗力非青州乌合之众能比,更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精兵,而且装备武器比之绿营兵丝毫不差。

双方的军队在登州境内反复交战着,进攻防守,偷袭,袭扰,这样的战斗每日都在发生,清军每进一步都很困难。那时洪承畴便知道,想打下登州非短时间所能做到。遂向满清北京朝廷说明情况,请求清廷派出真八旗勇士前来,盖因洪承畴发现,绿营兵在和明军交战时竟然占不了多少便宜。

而当时的满清朝廷刚刚经历了一场内乱,便是摄政王多尔衮也不愿再把宝贵的八旗兵消耗战平乱的战场。经过洪承畴数次求告之后,多尔衮才答应了洪承畴的要求,派出贝勒勒克德浑率领三千八旗兵前来参战,同时平西王吴三桂也被派到了山东。

有这两支生力军加入之后,局面才慢慢向着清兵这边倾斜。八旗兵的战力实在是非同寻常,不论是个人的战技战力都不是明军能比。

六月时,清兵终于攻到了登州城下,明军都退入了城中。

然而洪承畴震惊的发现,明军竟然把登州城经营的如同铁桶一般,虽然不知道棱堡这个概念,可是从登州城墙每隔不远便有一处突出的马面,整个城墙好像刺猬一样向外伸出无数的尖刺露出了狰狞的面容,洪承畴便知道想攻下登州将非常的困难。

而且清军根本围不住登州,因为登州城本来就一面临海,明军在海上竟然然有着一支数十艘大海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当清军近城立营时,明军船队竟然向着清军营地开炮,听其响动,拥有的红衣大炮竟然有数十门之多!甚至会有明军乘船绕到清军之后,攻击运粮的军队,烧掉了不少粮草。

所以,虽然攻到了登州城下,战斗却进行的更加艰难。洪承畴指挥着刚收编的俘虏炮灰军队,对着登州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却在登州城墙上碰了个头破血流,一个月的时间连续攻了十多次,云梯都无法搭上城墙。

登州城上的火器太过猛烈,火铳,弩箭,还有数以百计的火炮,而一旦清军攻打到城墙附近,又会从城头扔下无数的万人敌火器,剧烈的爆炸覆盖了城下,靠近城墙的清军很少能够生还。

强攻不行,洪承畴想出的各种攻城策略也都宣告失败,登州孤城就像一座磐石,任凭风浪击打却丝毫无损。

洪承畴没办法,只能再次向朝廷请命,请求派遣大量的火炮来登州,以炮击轰塌登州城墙。因为洪承畴手下的大都是绿营兵,拥有的火炮数量有限,而整个山东也没有几门红衣大炮。

在等待红衣大炮运来的这些时日,洪承畴对登州围而不攻,分派军队攻打登莱两府的州县,明军大部分都聚在登州城中,其他的州县先后被清军攻陷。

有人向洪承畴提议,驱赶登莱两州的百姓攻城,城内的明军大都是胶东人,看他们忍心不忍心对自己的父老动刀子!

可洪承畴想了以后,拒绝了这个提议,因为他知道若是真的这样做的话,自己的名声将会差到极点,一个屠夫的罪名再也跑不了。

虽然做出了叛明降清的举动,洪承畴却还能用良禽择木而栖来安慰自己,而一旦满清真的代明,自己的过错便会被洗清,历史上有过投降经历的名臣名将为数不少,也不差自己一人。

而进士出身当过高官的洪承畴还是很爱惜自己的羽毛,毕竟就算是投降大清,也是皇太极再三请求,并不惜派出皇后大玉儿劝说,洪承畴的颜面丝毫不损。所以,驱赶百姓这种事情,他却是做不出。而且若是真的这样做的话,山东的百姓便和清朝接了死仇,不利于大清以后的统治。

而且,洪承畴也不相信靠着驱赶百姓攻城便能真的拿下登州,城内的守将没有那么傻。

正是洪承畴的“仁慈”让胶东百姓躲过一劫,很多人得以在战乱中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