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阿提拉进犯高卢,为埃提乌斯率西哥特人所击退 阿提拉入侵意大利后被迫撤离 阿提拉、埃提乌斯 和瓦伦提尼安三世相(第2/2页)
埃提乌斯根据利害关系和衷心感激的原则,费尽心血培养与盟友匈奴人的感情。当他作为人质以及受到放逐,居住在他们的帐幕里时,就经常与恩主的侄儿阿提拉亲密地交谈。这两位著名的竞争对手还保持私人和军事上的友情,显然有私下的联系。后来还靠着相互馈赠礼物、派遣使者,以及让埃提乌斯的儿子卡皮利奥在阿提拉的营地接受教育,来巩固双方的关系。埃提乌斯身为帝国重臣,以保持表面上的感恩和忠诚来掩饰内心深处对匈奴征服者的忧虑,因为对方一直用强大的武力压迫着两个帝国。他对于阿提拉提出的需求只有顺从,要不然就是尽量找理由来搪塞。当阿提拉攻占一座城市据有合法的战利品以后,发现自己受到欺骗,有一些金瓶被人盗走,埃提乌斯立即派遣诺里库姆的总督前往解释,不致因他的抱怨而扩大事故。[80]
从使臣在皇家村庄与马克西明和普里斯库斯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英勇和审慎的埃提乌斯还无法使西部的罗马人免于缴纳羞辱的贡金。然而他运用极具外交手腕的政策,尽量延长有利的和平所带来的优势。他把匈奴人和阿兰人的大军纳入自己的掌握中,用来防卫高卢,并在瓦兰斯和奥尔良两个地区,[81]各安置一个蛮族殖民区。这是很有先见之明的措施,因为行动积极的骑兵队可以确保罗讷河和卢瓦尔河两处重要通道的安全。这些未开化的野蛮盟军非常可怕,不仅是对罗马的敌人来说,对罗马的臣民也是如此。他们早期使用强迫的手段获得居留地,在征服以后运用毫无节制的暴力。就是他们行军通过的行省,省民也在敌意的压迫下遭受各种苦难,他们对皇帝和帝国而言都是外来的陌生人。高卢的阿兰人只为埃提乌斯的野心卖命,虽然他十分怀疑在与阿提拉发生战争时,这些人是否会背叛本族国王的阵营。所以这位大公想尽办法限制和规劝,而不是激发他们对哥特人、勃艮第人和法兰克人憎恨和仇视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