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陷入爱尔兰危机的英国(第3/4页)
罗斯脸色更加难看,虽然今天没将财政大臣叫来,他也知道叫来也没任何作用,因为但他自己就兼任第一财政大臣,最终不能平定爱尔兰的叛乱,归根到底的原因变成了军费不足,责任成了自己的责任了。而且那个财政大臣兼殖民地事务大臣的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不知道哪根神经错乱了,竟然似乎有些同情那些爱尔兰人,说不定迟迟不能拨付军费,除了议会没有批准这条理由外,还有他的暗中怂恿在里面。
“议会那边,我已经说过多次了,可迟迟没能批准增加的战争预算!我等下便去找女王陛下,请她出面到议会一起劝那帮一毛都不肯拔的糊涂蛋们。要是他们再不批准战争预算,就等着爱尔兰人独立、等着印度脱离大英帝国吧!这次无论如何都要拨付预算,再不行,我大不了辞了这首相一职,也要强行从国库将士兵们的薪俸发下去!”罗斯发狠道:“我想问的是,拉姆齐,有了军费,你们陆军部那10万士兵就不用再在苏格兰山沟里躲着搞什么训练了吧?加上另外募集的10万士兵也可以排上用场。不必管那么多,也不必先管印度,先都派往爱尔兰岛上,将那帮该死叛乱的爱尔兰混蛋们都铲除了再说。要训练,也给我到爱尔兰的战场上去训练!”
拉姆齐和华莱士一脸喜色,相视一笑。将那10万士兵调往苏格兰搞什么训练,自然是假的,目的当然还是逼内阁和议会批准预算拨付军费下来。毕竟,没有资金如何打仗?要不是大英帝国的军队一直良好的传统,搞不好兵变都有可能。
因此,拉姆齐一脸喜色地道:“首相先生,若是能让军费尽快拨付下来,20万陆军不说,15万士兵我保证给拉到爱尔兰战场上去!相信凭借大不列颠将士们的军事作战素质,爱尔兰要不了多久便能平定叛乱!”
邮政大臣罗兰·希尔却有些担忧地道:“诸位先生们,我倒是觉得是不是太过乐观了些。如今爱尔兰的叛乱,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了。我这边有些消息,爱尔兰的叛军只怕不会那么容易被击败,他们可能不仅仅是华莱士先生说的12万兵力,有火枪等武器的也不是仅仅只有8到9万人。我看过几封上个月从都柏林那边寄往北美的信件,里面提到光是都柏林,就有近5万的爱尔兰士兵,不单单有步枪,还有大量火炮。而爱尔兰南部的城市科克,甚至还分批送走过数千爱尔兰士兵前往北美,也不知道意欲何为。根据都柏林城内的叛军军官自己估计,每个月爱尔兰叛军士兵数量都在增加,几乎每月都有数千甚至两三万人加入叛军的队伍。只是他们的武器不足,限制了他们的士兵数量,否则,以爱尔兰的人口数量和年轻人占多数的构成,活不下去的他们完全不愁兵员问题。毕竟,对我们来说,爱尔兰岛只是一个巨大的农场而已,而对他们来说,是祖祖辈辈生活、赖以活命的根基。我听说,那些爱尔兰叛军将都柏林的所有大不列颠国王和女王的雕像全部砸碎,就连前不久刚刚铸就的都柏林市政厅前的维多利亚女王铜像也熔化变成了青铜火炮。可见他们对我们的仇恨,必定是将来自英国的诺曼人、亨利八世、威廉一世、克伦威尔、伊丽莎白一世他们发动的战争视为侵略,将前些年的饥荒造成上百万爱尔兰人饿死和上百人人逃亡美洲的事情都归罪到我们身上了。”
罗兰·希尔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众内阁成员们个个后背发凉,爱尔兰人和大不列颠的英格兰人,的确是解不开的世仇了。设身处地地想想,换做自己是爱尔兰人,也必定会舍生忘死拼尽全力反叛大不列颠了。
罗兰·希尔继续说道:“至于武器,听说都柏林的兵工厂前几个月就已经开始投产,他们将一切农具甚至铁锅都融化用来打造枪支和火炮。而且,上次的战事失利,大不列颠士兵们在都柏林一带遗失了近3万杆枪支,还有被叛军攻占的城市里都有不少武器,单单这些便足以装备近10万军队。因此,不能再因军费或是兵力不足之类的原因拖延下去了,必须尽快组织足够的兵力彻底平息爱尔兰的叛乱。否则,我们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只能彻底失去爱尔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