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四十四、俄侵外蒙、英侵西藏(第2/7页)

(第二次檄文):“窃查清国遣派大臣驻库以来,欺压蒙众,骚扰地方,业将该大臣等逐出境外。建立蒙国,应由各盟旗同心协力,防守外边所有各该游牧要隘地方,当即分途派兵驻扎以资巡防而靖边地。本喀尔喀汗王各扎萨克等叠次相商,总以汉官执掌国权,办事多不平允,需索蒙众,败坏宗教,一切旧规并不体恤,因而各自失望。现在汉人互相仇视,所在军兴,一时断难平静,显然共见。今借与活佛呈递曼德尔之便,业将时势危迫,本同族同宗谅必允从,现恐南路敌人行将举兵来伐,即应妥为防守,以固疆域,凡交界关卡之处,须不时细心巡查,免贻祸患。……当奉法旨,非图独立,断难生存,爰循旧制,喀尔喀蒙古创立国都,公举活佛为君,驱逐汉官各情形已咨明分行各该处在案。伏查此案虽未与内蒙逐一议辨,然向我蒙古游牧关津隘口等处迅速分途派兵驻扎防守,如有不肖劣民往来行走,即令驱逐,不准前行,一面飞报本处,以靖地方……”

这两个檄文是由蒙文译成汉文,所以有许多蒙古文法,读起来不太流畅。

内蒙古分为六盟,东四盟是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锡林郭诺。西二盟是乌兰察布、伊克昭。伊克昭盟辖鄂尔多斯一部,分为左右两翼,左翼三旗,右翼四旗,合共六旗。伊盟当时的正长是亲王阿尔宾巴雅,副长是亲王特古斯阿勒垣胡雅克图。库伦传檄到内蒙古后,伊克昭盟主表反对,且提出13点质问库伦:

“……窃谓现在时代核与古昔情势不同,我蒙古拟欲自立国体一节,查哲布尊丹巴圣佛原系黄教正宗,原本一族公推为尊,并无违背,本王贝勒贝子公扎萨克堪布台吉官员俱系蒙古一族,经再四思维,颇多疑虑,用是送次会议,拟定十三条质问于左:

此事虽经圣佛喇嘛颁令独立,究竟圣佛是否允认为君,此本盟所尚未喻者一;

如果圣佛允居大位,究竟黄教之主又推何人?俾得奉为国师,此所未喻者二;

若圣佛意重黄教,不居君位,既称独立,究竟推戴何人为君,此所未喻者三;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历亲伊古以来,历代兴亡无不先有兆验,今兴国吉兆,有何见闻,此所未喻者四;

独立之国必须兵力、财力足以自保,蒙古地域辽阔,防守各处军队数万恐不敷用,若练成十万之兵,饷糈将由何出,亦不得不预先筹划。且办理国务须立大小衙门设官分治,用人必多,一切薪俸行政经费及军需各项银两将由何出,如何规定,此所未喻者五;本蒙古以黄教为本,重在后世因果福应,我蒙人只知佛法,宏渡优越汉人等数千名,而于世界学问书史概未寓目,且蒙人于治国之道,从来贤才甚少,即我元太祖定鼎之时,亦延请耶律楚材、郭玉实二人任以军师、将军之职,现闻我蒙虽有灵法广大者八十一人,能否全蒙,此所未喻者六;

治国之道必得贤才,军政学校行政司法各界须具有多数完全资格者方能敷用,我蒙人程度幼稚,若为独立国,人才是否敷用,此未喻者七;

我蒙用人行政尚未定衡,能保存永久独立不坏全局否?此未喻者八;

请求俄国保护,俄人涎我利权固属乐于接受,惟其军用物品,如饷糈枪械所费不赀,我蒙财政困难,俄能否源源接济,此所未喻者九;果俄国能接济,事后如何酬报?俄本贪心,岂无特别要求,此未喻者十;

我蒙二百年来即为中华领土,环球各国共见共闻,此次俄人承认保护,是否通知各国得其同意,此未喻者十一;

我蒙究于何年何月成立,各国均未预闻,现在有无外交官直接请求各国宣布承认,此未喻者十二;

立国之道首重建都,我蒙首都现设何处?借俄国之保护力,是否保护国都,抑保护边境,此外我蒙有无担任国防军队,万一不幸而至于开战,如何防护如何对待,此未喻者十三。

谨拟愚见十三条照复。古语有之:天定胜人,人难胜天。是以照复贵老爷喇嘛等,请将一切情形详议见复可也。”

北京政府对于外蒙傀儡政权是采用政治方法多于军事行动,除了对内蒙设法争取,阻止其和“库伦政权”勾结外,对外蒙方面也下了不少力气。袁世凯和“库伦政权”君主哲布尊丹巴通信就是其中的一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