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3/3页)

他来回渡步,说道:“此次皮逻阁兵袭,我军最大的伤亡是徐琥父子以及一众敢于抵抗的家丁兵士。他们的仇,不能不报,但可以记在账上,秋后清算。现在时不是跟南诏开战的时候,这边一动兵,用屁股都能想到。为了自保,南诏会投向吐蕃的怀抱。他们一旦结盟,对我们就太不利了。”

当即裴旻修书,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写下,命人加急传给李隆基,希望李隆基能够暂缓攻势,调查清楚一切。

但是裴旻的上疏直接让李隆基拒绝了。

而且没有任何的犹豫,甚至还有了些许不满。

“静远这是太不知轻重了!”

李隆基好大喜功,而今《讨贼缴文》以出,唐王朝上下群情激奋,都渴望浩荡王师能够再一次取得辉煌的胜利。

李隆基自认为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而且裴旻的怀疑固然有道理,但细细一想,真要是有问题,那就不是皮逻阁的过错,而是自己人在捣鬼。

唐将奸杀南诏王妃在李隆基眼中已经是一种耻辱,真要还有细节,那唐王朝的颜面何存?

面子,是李隆基最注重的东西。

即便是裴旻,也无法动摇李隆基出战的决心。

高力士也看了裴旻的来信。

原本从不过问朝政的高力士,因为李隆基的放权,现在已经渐渐成为了历史上的那个高力士。

一个能够代表李隆基独断处理事情的人物。

高力士笑道:“国公应该是从大局考虑吧,毕竟阿拉伯、吐蕃给了他不小的压力。连南诏牵制吐蕃是一手妙棋。这妙棋让该死的张虔陀破坏了,裴国公想要挽回局面,稍微过界,也是情有可原。”

李隆基也点了点头,说道:“高将军说的对,阿拉伯、吐蕃接不上易于之辈。阿拉伯攻伐天竺,轻而易举的动用了十万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就将天竺荡平了。根据西方商人传来的消息,阿拉伯能够动员的兵力,远不只有这十万,真要聚兵而战,便是翻两三翻都不成问题。只是对付天竺,无需那么多而已。”

“而吐蕃,老对手了。他们的实力,我们焉能不知,咬咬牙,还是能够筹齐十万之数的。静远只有陇右、河西两镇之兵,却要对抗两国,确实不容易。”

“朕之前问他有何需求,他绝口不提,显然是不想朕为难,是朕有些矫枉过正了。”

他想了想,说道:“至于静远的战略,其实这很容易。朕这就亲自修书让他放心,他的战略,朕绝对会让他达成。”

在决定出兵攻打南诏的时候,李隆基已经考虑到裴旻的战略了。

两者其实可以不冲突的。

扶持南诏对付吐蕃是因为南诏与吐蕃疆域相邻,相比蜀中与吐蕃隔着的崇山峻岭。

南诏离吐蕃的国都逻些明显更近,可以更方便的威胁到他们的大后方。

但只要他们能够一举攻占苍山洱海,将南诏吞为唐王朝的疆域,或者另外立一个听话的南诏王,将一举两得。

到时由剑南军负责牵制吐蕃的任务。

上有陇右王忠嗣,下有剑南章仇兼琼,何必求区区南诏?

如此岂不比裴旻的南北夹击更加高明有效?

裴旻看着李隆基的回信,脑中突然闪过诸葛亮的一句话: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