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龙讯,血书(第2/3页)
此事一解决,袁履谦、夏珊的问题就水到渠成了。
裴旻一拍大腿,笑道:“太好了!什么时候成亲,别跟我凑在一起,免得彼此尴尬!”
袁履谦亦道:“这是自然。”
两人又说了各自遇到的一些事情。
裴旻说了封禅的情况,袁履谦听得是一脸向往。
袁履谦也跟裴旻说了一则趣事。
黑河藏龙!
沙州境内有一黑河,深达数丈,河中有一条巨龙横行,以致河水经常泛滥,冲毁房舍,淹没田野。
直接导致沙州黑河附近,田地荒废,不能耕种。
当地的居民也远走他乡,以逃避被淹的祸患。
每每上任的官员都要准备供品,到河边祭祀祷告,然后才能审理政事。
不然就会淫雨连月,或者大水猛涨,冲淹城邑。
“真的假的?”裴旻是一脸的不信,说道:“这世间真的有龙?”
袁履谦笑道:“这谁知道,反正我是没见过。不过当地确实经常丢羊少鸡失马,颇为怪异。”
裴旻说道:“是不是贼人所为?”
袁履谦道:“沙州刺史调查过了,觉得人为的可能性不大。我跟常清也说过此事,常清也说他也知道此事。在当任沙州都督不久,就有沙州的豪绅求见,让他去依照传统去黑水祭祀祷告,免得激怒了巨龙。”
裴旻奇道:“那常清去祭祀了嘛?”
“去了!”袁履谦笑道:“不只是人去,兵也带去了。常清说要是真有恶龙,直接就射杀了。结果自然是他做了祭祀,鬼影都不见一个。”
裴旻笑道:“这才是常清的风范。”
他说着也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
子亭守捉。
守捉是唐朝的边军制度的驻军机构,主要分布在陇右道与西域。
也就是边防军,只是规模小了一些,用不了军这个称呼,因故叫为守捉。
守捉也是唐朝独有的,其他朝代并无此机构。
守捉驻兵一般在三百至七千多人不等。
子亭守捉位于沙州以南,当金山口的以北,正是大唐与吐蕃在河西的交界之处。
当金山口以西是阿尔金山,以东是祁连山,都是难以逾越的高山峻岭。
当金山口就成了连接大唐、吐蕃河西的必经要道。
裴旻将子亭守捉交给了王忠嗣,足以体现他对于自己这个弟弟的器重与信赖。
王忠嗣的表现也丝毫没有辜负裴旻的器重。
守捉的兵士,不同于军,只有部分是正规军,还有一部分是内地犯人,流配后被分编在各地区的屯垦部队以及当地各族参与基层军垦之徒。
西北边塞,人丁缺乏,特别是烽隧的烽子难以依制配定,士官不愿意后辈冒险,因此就出现了一种雇人代替烽子上番的情况。
王忠嗣管辖的不只是正规军,还有一些犯人以及类似于雇佣兵一样的兵士。
这也无形中给王忠嗣的指挥增添了不少的难度。
但是王忠嗣恩威并施,凭借个人超凡的武艺,外加出类拔萃的治军统军之能,任是将犯人、雇佣兵整治的服服帖帖,唯命是从。
西北天冷,虽是春季,依旧为冰雪覆盖。
尤其是附近的祁连山春不象春,夏不象夏,即便是六月天都有下雪的可能。
这天一大早,王忠嗣一如既往的领着一队骑兵出了守捉,巡视各地的烽隧。
这烽隧就是烽火台,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故而得烽隧之名。
而负责守护烽燧,勘察敌情的叫做烽子。
烽隧是这个时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算现在大唐、吐蕃缔结盟约,少年老成的王忠嗣却没有半点的掉以轻心。
除了训练守捉里用来抵御来敌的兵士,就是勘察烽隧的情况,确保烽隧能够及时的传递讯息。
来到最靠近当金山口的烽隧。
在烽燧顶上早已发现他们踪迹的兵士,将王忠嗣引进了烽隧内部。
“昌宇、邬瑞、华冬,辛苦了,没有什么异样吧!”
王忠嗣轻易的就叫出了在烽隧里烤火休息的三个兵士的名字。
对于王忠嗣这位年青的上司,一开始昌宇、邬瑞、华冬三人是有些抵触的。
相比上任守拙的宽松,王忠嗣就如恶鬼一样。
时不时就来查岗,还将他们编入训练小组,接受严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