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天下无双(第2/3页)
两人也不再说话,一路来到太极宫后殿。
“见过陛下!”裴旻得到召见后,走进了内殿,李隆基俯首书案,正看着奏章,听到裴旻的觐见,方才抬起了头:这位李家三郎浮肿着眼眶,眼中布满了血丝,精神却极为亢奋,从昨夜思考从龙功臣的任命开始,到现在朝会结束批阅奏章,他是眼睛都未眨一下,初掌大权的他,食而知味,勤政的连休息也顾不得。
“坐!”李隆基手指着一旁的席子道:“本想找个雅致的地方,你我君臣好好促膝聊聊。只是朕初掌大权,很多事情还未上手,实在抽不出时间。只能等一切安稳下来,另寻时间了。静远,你可知朕将你提拔为侍御史的用意?”
裴旻摇了摇头,这也是他好奇的地方,依道理而言,他在兵部任职,大可将他往兵部职位提拔,特地将他提拔为侍御史,让他去御史台任职,实在有点令他摸不着头脑,只能道:“臣鲁钝,不如陛下高瞻远瞩,猜不透。”
李隆基也不正面解答,而是再问了一个问题:“为了纪念朕初次掌权,朕决定令改年号为‘开元’,不日宣布。你可知开元的意义何在?”
“开元,有开始新的纪元的意思,也有开端、开国的意义,有开天辟地之气象,陛下以开元为年号,想必身怀壮志雄心,意图干一番大事。”裴旻几乎不假思索的回答,他身兼文武才,这种词汇意思,根本不在话下。
“对!”李隆基振奋的握这拳头,起身道:“我大唐至太宗时起,内修文治,外扩疆域,尤其是高宗时期,我大唐疆域之广,远迈秦汉,前朝诸国远不能比。可惜一切犹如电光朝露,朕有心重拾先祖风范,再创太宗、高宗雄风。”
裴旻眼神有些动容,这也是他选择李隆基的原因:李隆基的目光看的更远,属于激进的鹰派,而太平公主重视自己权势的稳固,属于保守的鸽派。
“陛下有此雄心,裴旻愿效仿先贤为陛下开疆扩土。”裴旻目光坚定,他入朝为官,一为母亲意愿,光宗耀祖,二为自己能够拼出一个未来,不想碌碌无为的尽此一生。若是于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能让大唐走的更加长远,不再有日后的辽金蒙古肆虐天下,更是他心中最完美的打算。
李隆基目光灼灼的看着裴旻,颔首道:“朕能够了解你心中的抱负!从你科举的作答,朕看的出来!”他从案几上取出一份稿卷道:“这是你科举的答卷,答卷中一字一句,充斥着改变革新,可见你与朕一样,对于这腐朽的制度万分的不满,对于大唐的前景,充满了担忧。只有改变,只有革新,才能开辟新的气象。如此大事,朕一个人做不来,需要你的相助。”
裴旻想着自己的职位,对于李隆基的意图隐隐有所了解。
李隆基道:“现在我大唐尸位素餐的人太多,朕决定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后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尤其是韦后、安乐公主买官卖官的那一批人,全部裁除。只留下有用有才之士,这样可以锻炼官员的能力,也可以也节省了国家支出,将节省下来的钱财,用于军事马政。”
裴旻笑道:“还可以确立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免得贪官污吏出现。一方面不给百姓增添负担,一方面也能提升国家的税收。”
李隆基点头道:“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裴旻想了想道:“提高科举的难度,减少进士科及第的人数,避免冗官的出现,也可以提高官员的才学素质。”
李隆基赞道:“可以,朕也觉得科举取仕,比举荐更要妥当。尤其是你提出匿名制之后,提高了科举的公正性,我们可以选出真正的有才之士,为国效力。”
“所以陛下是想让我行御史的权力监察百官,好揪出祸害国家的蛀虫?”裴旻明白了李隆基的用意。
李隆基颔首道:“不错,过些时日,我会渐渐的加强御史台的权柄,还会拨给你们足够的钱财,扩充你们的力量。你们本有监察百官的权力,朕再赋予你们不定期巡视天下的权力,不求能抓尽天下贪官污吏,至少发现一个除一个,还我大唐政治清明。这个职位有一定危险,但我想以你的武艺剑术,这点危险应该奈何不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