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宣言(第2/2页)
张瀚转过头,眼睛也有些湿润,他道:“打仗会流血死人,不管是北方还是西边我们的兵力都有些单薄。可能会有死伤,但军司考虑过最佳的方案还是如此打,以狮搏兔,不产生任何意外,酣畅淋漓的去获取胜利,得到青城和所有的一切。诸君,奋战吧,牢记这一战死去的每个将士的姓名,相信这一切是值得的。”
所有人都站起身来,几乎每个人都用敬仰的眼神看向张瀚。
孙敬亭眼圈发红,嗓子有些哽咽的道:“这一番话,没有别人能说的出来。我建议,写成正式的檄文发布给全军将士知道。”
李慎明满脸深思之色的道:“确实,感人肺腑。我刚刚全身发麻,恨不得提剑就冲出去与北虏厮杀搏斗。应该写成檄文,甚至将来有机会要传诸展布给天下人知道。”
原本只打算列席会议,并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孔敏行深深看了张瀚一眼,收起了最后的犹豫,他道:“这封檄文,又要展现出张大人的原意,把精气神写出来,辞藻不必华丽,又要文字达雅,有当年大明太祖高皇帝兴师讨伐蒙元时的那封诏书的力量和文采,诸位,本人也愿出一份力。”
孙敬亭原本就担心自己一个人做不好这件事,就算加上侍从司的文宣人员也是嫌太单薄了。对很多人来说,似乎这是一份简单的文告,但对理解其特殊意底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份无比重要的檄文,它标志着和裕升可能从纯粹的商业组织转化为军政加商业的混合体,张瀚也就从纯粹的商人转化为政治色彩浓郁的一方首领,其商人的色彩必将会被淡化。
这种转变,类似大明太祖发布讨元檄文后的转变,从“淮右布衣”到红巾军元帅,再从都元帅转为吴王和大明皇帝。
明初时的讨元檄文出自大家之手,掷地有声,词理气兼备,发布之后对安定天下人心,转变朱元璋的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发布檄文之后,大明成为一个正式的王朝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孙敬亭和李慎明的激动还有孔敏行的犹豫都来自于这一段过往的历史,他们深知,这是一份不比寻常的檄文,或许历史都在这一刻开始改变。
张瀚命令道:“明天以战斗工兵为主,辅兵和民夫协助,在河口搭建多道浮桥,不必绕道自浅处或下游绕道。”
“浮桥搭好后,以两个步兵团和炮兵强攻过去。两个骑兵团从两翼直插侧后,务必要咬住大半敌人,最好能全歼其军。”
张瀚今天刚看了对面的军容,他感觉巴特尔虽然可敬,但几乎毫无用处了。蒙古人早就孱弱不堪,不是一两个还有血勇的老台吉就能改变的。原因很多,长期的战争,没有城市和大规模商业的支撑,没有真正的农耕区,没有产铁区,没有这些游牧民族不可能真正的强盛。就象当年的契丹,契丹能成为幅员万里与北宋对峙的大国,甚至令北宋屈服,主要还是因为它早先得到了唐朝经营过的几个州,后来又得到了石敬塘献上的幽云十六州,有了大量汉儿十六州带来的整体国力的提升,还不论占据了形势之地的战略优势。
蒙古人长期被挡在关外,草原这种酷寒之地是很难积蓄国力的,何况大明国初占据主动,就算后来国力弱了,蒙古人也很难长期在长城以南活动,每次打草谷的活动范围并不大,收获有限,其实蒙古人是越打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