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2章 吾皇万岁(第2/3页)
能种上庄稼的地方,统统都种了,朝廷对异族的征伐,再也带不来任何经济上的利益,也带不来可供耕种的土地,反而因为需要大量的钱粮供给军需,加重了税赋。不只如此,因为连年的征战,士绅们发现,大量的壮丁,不得不走上前线,而可供他们驱使的佃农,却是日益稀少。
这显然是亏本的买卖。
久而久之,公羊学开始逐渐被抛弃,儒生们开始理性的选择了新的学问,不再崇尚征战,也不再对任何战争有兴趣,他们更向往安定,失去了进取之心。
大环境,是会改变一群人的。
而如今,当这群狗东西,发现原来征战,竟可以带来如此巨大的收益时,此时……心态自然而然也就会产生变化。
当然,读书人就是读书人啊。
普通人若是改变了思维,大抵还晓得脸红的。
可读书人显然不同,他们依旧还能振振有词!
胆小怕事的时候,他们会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突然想拿起刀来的时候,理由就更多了,各种举大义的名义,总能给你一套完美的说辞。
方继藩居然……将一群人改变了。
“咳咳……”方继藩咳嗽,感慨道:“这些家伙,真的没有道德啊。”
一番感慨,方继藩觉得自己的脊梁挺直了一些,竟越发觉得,自己像黑夜中的一道光,烂泥中的一朵白莲花。
他眯着眼:“要半个多月,才能将奏报送到?”
“是呢,这定是加急送的,可从泉州至京……路途有些远。哪怕是急递铺加急……”
方继藩挥挥手:“知道了,立即给我滚蛋,还有……叫太子来……”
……
陛下恩准了廷议。
这让不少人磨刀霍霍。
谢公既然挑了头,又恩准廷议讨论,此时……不少人便摩拳擦掌了。
大明的臣子们,还是很敢说的。
虽然最近陛下狠狠杀了这风气。
可迁徙士绅,太过分了,这士绅之中,有不少都是百官们的亲族啊。
想到亲族们被流放在外,谁咽的下这口气?
现在吕宋和大明相隔着大海,家人的音讯全无。
虽是吕宋巡抚那里,送来过一次奏报,说是安顿的妥妥帖帖,可大多数人,对此也只是呵呵……
这不过是冠冕堂皇的说辞而已,什么叫妥妥帖帖,天知道死了多少人,多少人欲哭无泪。
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朝廷能恩准士绅们回大明来,奉还此前虢夺的土地。
实在不成,就当是泄愤也好。
毕竟,出了事,有个高的顶着,不是还有谢公吗?
过了三两日,恰好到了月中,廷议开始。
弘治皇帝显得闷闷不乐,脸色极不好看,毕竟,这廷议表面上是针对着西山迁徙士绅不力,可又何尝不是针对朕呢。
弘治皇帝耐住性子。
他想知道,这朝中到底有多少人,对此有非议。
索性……就都来看看。
百官入朝,行了大礼,弘治皇帝升座,百官起呼万岁。
弘治皇帝扫视众臣,却是一愣:“太子何在?”
百官也开始窃窃私语。
对啊,太子呢。
太子兴冲冲的要廷议,当初,可是说了不少的狠话,现在……人呢?
谢迁一副平静的样子,面上没有表情,心里也诧异,太子怂了?
却有宦官匆匆而来:“陛下,太子殿下说身子不适……”
弘治皇帝皱眉:“噢,何处不适。”
“这……殿下没说。”
百官又开始议论起来,一时之间,殿中嗡嗡作响。
谢迁此时道:“齐国公何在,莫非也病了?”
那宦官脸抽了抽:“说来也巧了,还真是……也……也病了……”
“……”
弘治皇帝竟是无语。
当初夸口的是你们,现在人没了踪影的还是你们。
“陛下……”谢迁小心翼翼的看了弘治皇帝一眼:“您看……”
弘治皇帝一挥手,他们都跑了,留着朕一人在此受这非议吗?
“那便等病好了再说吧,萧伴伴,去探视太子和齐国公,朕闻太子与方卿家有疾,忧心如焚,也没心思廷议,今日罢朝。”
百官中有为数不少人摇头,这太子和齐国公……还真是……服了他们哪,还真没见过这般不要脸的。
“陛下,那么,是否择日再议。”谢迁似乎有些穷追不舍,太子和齐国公,总有病好的时候吧。